中江是产粮、产油大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粮油产量连创新高,农作物秸秆焚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已成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常态。“天空不见浓烟,田间不见黑斑”,这是中江县5月广袤田野的真实写照。
创新早谋划,组织有力、措施到家
工作伊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中共中江县委、中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建设生态中江为目标,坚持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按照“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鼓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完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全县行政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的目标。全县组建两个宣传巡查组,分别负责西、北片区和中、南片区乡镇秸秆禁烧宣传巡查工作。由四个片区督导室牵头,组建四个片区县级督查组,对片区内乡镇和联镇帮乡的县级部门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督查。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部门、乡镇和村社工作考核,将工作成效与单位目标考核和乡镇、村、社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经费纳入部门年初预算和乡镇综合预算,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确保了宣传、巡查、督查和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到位。据统计,全县共投入经费466.3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拨付县级部门工作经费150万元,乡镇投入经费316.3万元。
督导两手抓,督查有力、指导有方
进入小春农作物集中收获期以来,市第五督查组强有力的督查指导,推进了中江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一个月以来,坚持每周一、三、五定期到中江开展督查工作,而且多次周末走基层到中江开展督查。在首次督查指导中,市第五督查组组长、供销社主任谭德明就中江县开展巡查、督查工作提出了详细可操作建议,要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承诺书》签订到户,以充分提高老百姓的认识度、知晓度、参与度。督查组还利用周末走基层活动,深入到田间向农民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重心向基层,宣传到户,巡查到边
按照“双联双帮”要求,中江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和乡镇干部联系村、村干部联系社、社干部联系农户,县、乡镇、村、社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社与农户签订禁烧和综合利用承诺书,并将秸秆禁烧要求纳入各村《村规民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禁烧网络。各乡镇采取“四个全”,即宣传全覆盖、巡查全天候、利用全方位、考核全过程。形成“上下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各乡镇创新宣传巡查模式,除宣传车外,还利用广播和摩托播放宣传音频等方式,深入崎岖小路开展宣传巡查,乡镇实行了佩戴红袖章巡查模式,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到田开展宣讲巡查。
技术走在前,综合利用好
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根本措施是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江县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农业部“农用为主”的指导思想,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作为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突破口,积极探索机械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经过几年努力,已逐步形成了适合中江地区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如: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技术旱地有麦、油秸秆机械粉碎直播玉米成套技术和玉米秸秆机械粉碎直播玉米成套技术;玉米、蔬菜、果类秸秆行间覆盖栽培技术;油菜分段捡拾机收和人工收获机械集中粉碎秸秆还田技术;小麦、稻草秸秆粉碎后灌水软化埋草旋耙、旋耕埋草、圆盘犁和反转旋耕灭茬等到水田埋草整地机械技术。在主推秸秆还田的同时,积极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多途径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培育壮大“四川天蓝蓝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秸秆粉碎加工企业20余家,培育“中江县鑫成包装垫厂”和“中江县缘梦草垫厂”为代表的草垫加工企业4家,新引进中国光大国际生物质发电企业,开展生物质发电。 2017年共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805个,示范面积13.25万亩。小麦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作业面积39.86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8.72%;油菜秸秆粉碎还田作业面积11.72万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40.69%。全县小春秸秆总量41万吨,综合利用量38.4万吨,利用率93.66%。其中:肥料化利用量33.2万吨,占80.98%(粉碎还田利用量19.1万吨,占46.59%;堆沤还田利用量10.4万吨,占25.37%;覆盖还田利用量3.7万吨,占9.02%);燃料化利用量5.2万吨,占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