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平昌县供销社:探索出结对帮扶工作的“板桥”模式

  • 时间:2018-05-15

  • 浏览:216

  • 来源:平昌县供销社

  • 作者:李志东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平昌县供销社机关支部与岳家镇板桥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以来, 务实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思路,成功探索出一条“支部+两委+N”的治理机制和“一核五翼”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推进乡村治理、做大做强集体产业,加快板桥村脱贫攻坚步伐。

探索“支部+两委+N”治理机制

“村支部+两委会+N”即: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监督委员会;“N”就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内各产业专业合作社和返乡创业人士。

建立村务运行机制:村委会主持村日常工作,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委会的工作,村监督委员对村委会决定的事项认为不当的,有权“一票否决”;被“一票否决”的事项,村监督委员会将邀请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返乡创业人士参与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

建立村务决策机制: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并经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支部党员大会审议,村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通过等程序方能形成决议;如需邀请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和返乡创业人士参与建议将视具体情况而定。

建立村务述职机制:每半年村党支部书记向村党支部党员大会述职;村委会主任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述职;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向村党支部述职。每年年终,村党支部委员会向村党支部党员大会述职,村民委员会、村监督委员会向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述职。

建立三务公开机制:按照日常事务一月一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的原则,实行党务、村务、财务每月在村委办公室公示栏予以公示,接受村民监督;重大事务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动态公示的,全程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的监督。

建立“一+五”产业发展模式

“一” :即“一个核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宜居村落,通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业,大力实施“聚居点+产业”的发展模式。

“五”:即发展产业五措施,一是抓好村集体产业,与县外种植大户、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二是村委积极在流转土地、劳动力召集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招引爱农村、懂农业、善经营的企业主进村发展产业;三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在外村民回村发展产业;四是鼓励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经济”;五是发挥供销社流通网络优势,帮助产业大户、贫困农户产品销售。

脱贫成效初步显现

近年来,该村通过村道路整修、产业发展、“五小”经济培育,良好家风养成,该村由过去的“问题村”变为县级“四好村”。截至目前,村集体产业,培植了药用丝瓜50亩,辣椒30亩,花椒300亩;贫困户“五小”经济大量种植了以红薯,土豆,团葱,辣椒等为主菜蔬类农副产品。村民自筹投资开办农家乐、鱼庄6家;通过实施回引创业工程,村民周仕阳返乡创业,流转土地500亩种植高粱,办起了岳家镇翰林酒厂,年产值200多万元;村民李龙发展水产养殖30亩,村民张峰饲养种猪和商品猪,年出栏生猪达300头,村民廖德志养殖肉鸽10000余只;通过引进来,招引业主种植李子3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