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把握形势 再接再厉 努力实现全省供销社经营服务新突破

  • 时间:2013-10-21

  • 浏览:2025

  • 来源:信息统计处

  • 作者:信息统计处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一、前三季度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今年1—9月,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供销社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农村流通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工作,实现了经营服务业务的平稳较快发展。1—9月全省供销社实现经营服务总额1007.6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商品购进总额428.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50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6.9%。     

  (一)农产品营销升势强劲,收购总额大幅度增长。今年来,全省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保供增收惠民生”的部署,纵深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明确在去年农产品产销对接“30+2”试点基础上,巩固试点成果,把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创新产销对接,搞活农产品流通,构建农产品流通骨干平台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梯次推进。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深入拓展农产品加工业务,依托流通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多渠道强化助农增收服务工作,增强农产品购销服务功能,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服务水平,促进了农产品购销业务快速发展。1—9月,全系统收购农产品总额148.2亿元,同比增长47.0%,分行业看:流通企业收购农产品100.2亿元,社办工业企业收购农产品4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3%和18.4%。

  (二)农资市场需求偏弱,销售总额小幅下降。面对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农资市场景气下降,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各级供销社积极以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己任,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服务,全力组织农资商品货源,千方百计做好化肥、种子、种苗、饲料等农资商品销售服务,保障农民生产所需。1—9月,全系统销售农资商品总额180.3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9月份销售额15.3亿元,同比增长6.3%。分品类看:化学肥料类销售额158.4亿元,同比下降0.3%;化学肥料销售量904.2万吨,同比增长3.0%。化学农药类销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21.1%,农用薄膜类销售额2.2亿元,同比下降35.0%;农用机械类销售额0.9亿元,同比增长19.1%;种子种苗饲料类销售额8.5亿元,同比下降20.3%。

  (三)“新网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各级供销社抓住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消费档次提升的机遇,加快发展农村消费品营销网络,通过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射洪金汇源公司、岳池九龙超市等龙头企业带动,以连锁经营和农村放心店等形式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品零售业务发展,1—9月,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26.2%,分市场看:城镇零售额68.4亿元,同比增长34.6%;乡村零售额33.3亿元,同比增长11.8%。

  (四)社办工业不景气,产品销售额明显下降。各级供销社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龙头企业%2B专业合作社(商品生产基地)%2B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棉麻、粮油、肉禽蛋、果蔬、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转化增值;通过培植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开拓市场,促进社办工业发展。但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1—9月,全系统社办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额69.5亿元,同比下降4.6%。

  (五)专业合作社规范良性发展,社办农业产品销售大幅度增长。各地供销社领办的各种从事种植、养殖和流通、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社办农业产品销售额高速增长。1—9月,全系统社办农业产品销售额34.9亿元,同比增长77.8%。

    (六)批发市场带动力增强,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各级供销社在建设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中,以现代营销理念经营市场,通过优质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努力发挥市场的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对生产的带动和消费的服务作用,在为农服务、助农增收和企业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9月份,全系统批发市场商品交易额74.9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额46.5亿元,同比增长7.8%。

  二、经营服务业务的主要特点

  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看,前三季度全省供销社经营服务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产品购进总额高速增长,助农增收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全省供销社按照国家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的要求,抓住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餐饮业社会化,居民消费升级,农产品需求扩大的机遇,积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发展和完善现代物流业和商品营销网络,通过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贸对接、农校对接等方式实现产销对接,密切产、供、销联系,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提升营销服务能力,促进了农产品购销业务持续强劲发展。1—9月全省农产品购进总额148.2亿元,同比增长47.0%,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5个百分点,实现了高速增长。预计到年底农产品购进总额将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二)消费品零售额大幅增长,流通网络优势显现。各级供销社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抓住中央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快构建现代流通网络,通过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消费品连锁配售网点、社区综合服务社、便民店、超市,消费终端网络大幅度增加,企业经营者认真分析消费品市场,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消费品,满足农村居民消费。1—9月消费品零售额101.7亿元,同比增长26.2%,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高1倍以上,彰显了供销社流通网络优势。

  (三)社办农业产品销售额高速增长,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效显著。各级供销社充分发挥供销社组织服务和网络营销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色、安全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市场。1—9月社办农业产品销售额34.9亿元,同比增长77.8%,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当前经营业务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省供销社经营业务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发展趋势看,经营业务发展增长幅度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一季度经营服务总额和商品购进、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分别为41.2%和45.1%、40.6%;二季度经营服务总额和商品购进、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分别为22.0%和21.0%、23.6%;三季度经营服务总额和商品购进、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分别为15.0%和13.5%、16.9%,三季度增长幅度比一季度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主要商品购销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0个百分点。这应当引起各单位的重视。从经营业务结构看,当前影响经营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化学肥料销量增加但销售额下降。今年以来,化肥市场价格低位徘徊,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农用化肥价格全面下跌,全系统出现化肥销量增加,销售金额却下降的情况。1—9月销售化学肥料904.2万吨,同比增长3.0%,化学肥料类销售额158.4亿元,同比下降0.3%。农资经营企业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用肥所需,传统的淡储旺供经营方式在今年遭受了严峻考验,农资商品整体处于价格购销倒挂“高进低出”状态,企业经营困难。现在又到了淡季储备季节,农资经营企业怎样研判市场行情发展趋势,做好农资商品经营,合理储备化肥,既保证农业用肥所需,又保持正常经营效益成了企业经营者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二)社办工业生产和产品缺乏创新。1—9月社办工业产品销售额69.5亿元,同比下降4.6%。从5月以来,社办工业产品当月销售额同比连续下降,出现产品滞销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市场整体需求不旺;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企业限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往往不能及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造成产品滞销。因此怎样克服经济疲软的不利影响,抓紧技术改造,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开发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需要企业经营者思考。

  (三)批发市场商品交易额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以来,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受宏观市场环境和部分大中型批发市场自身管理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呈现旺季商品交易不旺的情况。1—9月批发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15.8%,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回落40.4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交易额增长幅度为7.8%,比去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9月份是批发市场商品销售旺季,但当月市场交易额同比下降10.9%。

  (四)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9月末我省基层供销社共有519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月末,全国基层社19082个,30个省市区平均636个), 基层社乡镇覆盖面只有11.8%,这个数据与四川人口大省、乡镇大省不相协调,也同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不符。基层社作为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总社将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列为考核重要指标,一定要尽快厘清认识,及时用数据充分反映真实情况。

  四、四季度的主要工作

  做好四季度的经营业务发展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服务“三农”旗帜,抢抓时间和机遇,做大做强主营业务,抓好项目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做好流通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工作。流通企业商品销售额占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的75%以上,做好流通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具有关键作用。

  一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做好农产品购销业务。今年以来,农产品生产形势较好,粮棉油、生猪、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增长,市场呈现产需两旺,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是企业扩销增效的较好时期,各单位要组织所属农产品经营企业积极整合网络资源,抓住城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不断提高的机遇,发挥供销社网络优势,进一步抓好农产品货源,创新发展流通方式,不断完善产销对接,拓展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产品销售再上新的台阶。

  二是要着重抓好农资购销业务。面对当前农资市场的困境,特别是化肥市场产大于销、需求低迷、价格疲软的现状,各单位要未雨绸缪,组织经营企业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产销形势,把握好市场变化规律,调整经营结构,筹集资金充实优化货源,采取措施加大销售力度,丰富完善农资销售服务内容,千方百计拓展农资市场。

  三是进一步做好消费品零售业务。各级供销社要抓住国家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城乡交通运输条件和消费环境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县、乡(镇)、村消费品营销网络,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以连锁经营和农村放心店等形式积极开拓市场,同时支持网络的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推动实体门店与电子商务联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消费品零售业态,进一步拓展城乡消费品市场,促进消费品零售业务不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做好再生资源购销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工作,通过加大网络、人才、政策和资金等资源整合,加大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深入推进城乡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购销业务发展。要加快完善网络体系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回收网点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双向拓展,加快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中心)的改造与建设,加快提升再生资源经营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抓好社办工业经营服务工作。要进一步研究和重视社办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供销社社办工业产品销售起伏较大,从近两年社办工业产品销售额情况看,2011年同比增长41.3%,2012年同比增长0.7%,今年1—9月同比下降4.6%。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社办工业企业的发展问题,应当引起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是要对社办工业企业进行一次深入的调研,找准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帮助协调解决人财物以及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走出困境创造外部环境。二是企业自身要转变思路,加强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动态及其发展趋势。三是要加大项目投入,引进资金和技术,改进生产和管理,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四是优化产品结构,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培植优质农产品基地,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优质产品,增强竞争力。五是发展完善产品销售网络,加强产品销售服务,切实提高产销率,努力实现企业增产增收。总之,各单位要想办法、添措施,力争完成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搞好批发(农贸)市场建设,促进商品交易活跃。各单位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分类做好批发(农贸)市场建设和发展工作。为此,一是要培育发展好大中型批发市场,通过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密切与进场客商和生产者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市场的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好对市场的带动作用和对消费的服务作用。二是要在大宗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和集散地,积极参与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集散市场建设,增强物流配送能力,努力把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集贸市场发展成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重要载体。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是经营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营服务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全省供销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力量。一是要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和城镇规划要求,改造建设和新建一批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型基层社。二是要大力发展、规范运作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的共生机制,努力为专业合作社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提升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抓好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社区综合服务网点,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四是要重视行业协会工作,大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支持行业协会规范运作,开展好服务活动,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五)进一步做好数据工作,及时完整反映经营服务成果。统计和财会工作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供销社要充分认识统计和会计数据反映经营服务发展和分析研究市场的重要作用,主要领导要进一步重视统计和财会工作,分管领导要协调统计、财会、业务、人事等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并落实工作职责,配备好与统计和会计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报表单位较多的县级供销社,应尽可能配备专职人员,规范做好统计和会计联网直报,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完整收集和按时上报,及时全面反映全省供销社改革发展成效。

                                           (信息统计处根据省社领导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