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以“敢挺、苦干、实拼”的精神,扎实推进内江市供销社综合改革

  • 时间:2017-04-18

  • 浏览:1834

  • 来源:

  • 作者:内江市供销社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日,内江市供销社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王东明深入内江调研督导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川南经济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3月3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全市供销社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开门红。经营服务总额20.67亿元,同比增长13.9%;农资供应1.18 亿元,同比下降0.7%;农产品购进额3.91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430万元,同比增长3.61%。

  会议要求:下一步,全市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书记王东明重要指示、重要讲话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上来,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牢固树立为农服务意识,以综合改革为统领,积极融入12345现代农业提升行动,以“敢挺、苦干、实拼”的精神,扎实推进供销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建成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城乡社区生活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贡献力量。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综合改革,推动各地早日出台《实施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24号文件。制定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市供销社拟组织5个宣讲小组分别到各县(区)开展市委24号文件的宣讲培训;指导督促各县(区)力争5月底前出台实施意见。

  (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建立健全市、县(区)联社理事会、监事会,落实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等热点问题,处理供销社财务挂账、金融债务、职工社保、土地确权登记等难点问题,合力攻坚,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对于热点问题,市供销社拟通过组织党政领导考察团,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争取率先取得突破。其他问题,各地要按照汪洋副总理讲话要求,积极争取,主动协调,无缝对接,妥善解决。

  (三)组织实施省社综合改革三项重点试点。目前,三大重点任务改革试点方案均已正式获批,关键就是组织实施。要按照方案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确保今年8月份顺利通过省上组织的评估验收。

  (四)帮助指导市中区完成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供销社改革试验任务。

  二、着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供销社为农服务基础

  (一)指导县(区)供销社加快基层社建设步伐。制定规划,按经济发展区域做好县区基层社改造规范规划;用好政策,财政项目资金可直接投向基层社,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可转交基层社持有和管护。打造标杆,培育具有经济性与公益性特征的新型标杆基层社,重点支持发展。今年,各县区供销社新建、改造、提升2-3个基层社,其中打造1个标杆基层社。

  (二)领办创办农民专业社。联合社以政策、项目、财政资金等方面引领发展;基层社以经营设施、场地等方式入股,领办创办;社有企业以信息技术、市场资金带动发展。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确保全年规范发展专业社20个。

  (三)加强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由传统供销的一条线,拓展到为农服务的一个面,打造功能更完备的综合服务体。围绕传统业务,拓展公益性项目,进一步改造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

  (四)加强农资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农资配送中心、乡村农资供应网点和庄稼医院,加快农资物联网建设,构建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的农资服务保障体系。农资企业要主动担当,积极探索土地集中托管、代耕代种、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着力“互联网+供销社”,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

  (一)建设和运营好“农融网·天府农场”。进一步完善平台软件及配套设施,更新农产品信息数据库,积极发展平台会员,充实平台力量。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与“农融网·天府农场”对接,以平台为主要载体,强化本地农产品营销,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推进“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在供销系统的推广使用。选择优质农产品,有意识的培育、包装、宣传、推广,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并作为当地的区域性品牌,在“农融网·天府农场”展示。

  (三)探索产销对接新模式。利用“农融网·天府农场”这个载体,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产销互访,增强产销双方互信,打牢产销合作基础,做大做强“统供统销”产销合作新模式,提高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

  (四)积极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组织农民专合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培育先进市场经营观念,为发展农产品电商提供坚强保障。全年计划培训电商人员100名。

  四、着力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探索扶贫脱贫新模式

  (一)以调整农业结构入手,紧抓产业扶贫不松手。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针对性的培育一批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色种养殖业,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引导当地种养殖专业大户发展农民专业社,发展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村农民致富。

  (二)以保障基本生活入手,紧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松懈。围绕贫困村群众所需所急,千方百计为联系贫困村村民解决水电、危房改造、蓄水田坎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三)以便民利民入手,紧抓综合服务不松劲。在贫困村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赊销农药化肥种子、订阅报纸等形式,多方面、全方位的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四)拓展服务业入手,发展集体经济。联合农业、林业、水务、人社、工商等部门指导村两委组建专业社、协会、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公司,盘活和运营好村集体资产,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农机作业、劳务输出等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五、着力服务至上,为社有企业保驾护航

  发挥联合社领导本辖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作用,贯彻落实党委、政府“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供销社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行业指导、政策协调、资产监管、教育培训,切实履行农资、烟花爆竹、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和为农服务职责。围绕社有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落实分管领导、联系科(股)室、人员,明确责任,定向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主动关心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竭尽全力,做好沟通协调服务,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真正为企业解难事办实事。重点是全力协调推进内江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项目建设。确保一期项目全面完成,太白路林荫大道开工建设,二期征地拆迁四川中合公司入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