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苍溪县供销社开展增强基层社内生动力行动

  • 时间:2019-04-01

  • 浏览:2505

  • 来源:苍溪县供销社

  • 作者:杨瞻泽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苍溪县供销社坚持以创新基层社治理机制为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民主办社、开放办社,激活各类要素资源,深度参与农业农村改革,加快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推进基层社壮大经济实力。基层供销社建设坚持合作制原则,坚持市场化导向,以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发展活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增强为农服务实力。一是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基层供销社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造和重组,明确界定社有资产的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供销社存量资产的效能,实现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做实业务经营。以业务经营为纽带,把组织体系建设与经营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加强与系统上下、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通过产权联接、业务融合、服务引领等方式,吸收一批在当地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市场主体加入基层社,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三是扩充资本实力。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基层供销社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社有资本放大功能、提高竞争力。加强项目建设,要积极争取和给予基层供销社改造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土地托管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争取各乡镇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将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和公益性的流通基础设施委托基层社经营和管护。

 —— 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基层社+公司+村两委+基地+农户模式,高起点规范完善新建设猕猴桃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以上,形成独特的农产品供应优势。以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相关产业,发展主食加工、方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区域性、短半径生鲜集配业务,面向机关、学校、企业等开展同城配送。积极争取在政府授权下运营区域性扶贫农产品公用品牌,切实提升农产品资源运营和掌控能力。适应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参与闲置农房开发利用,探索发展农村文化创意及生态旅游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教育、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以农促旅、以旅兴农”。

 ——深入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合一 ”。新建的新型基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供销社优势,着力打造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合一”富民兴社工程示范点1个以上,推动基层社与村两委、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互助共建,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和基层社经营服务能力,助力脱贫攻坚、强村兴社、乡村振兴。一是以“三领三带”推进党建带社建。实施乡镇党委引领,带动合作社建设;实施村社党组织引领,带动合作社队伍建设;实施供销社服务领航,带动购销功能增强。二是以“三个同步”推进社建强党建。按照同步建立基层供销社党组织、同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同步开展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三同”方式。抓实基层党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落实,着力把农民培养成供销社员、把供销社员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培养成基层社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三是以“五个共建”推进强村兴社开展村社共建。按照共创体制、共建项目、共聚资源、共用人才、共享利益“五共”模式,推进村社共共建,强化利益联结,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基层社有发展。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组织基层供销社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助推村集体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建立健全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因地制宜推广土地托管+农户保底收益+村集体固定收益、订单收购+分红+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对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支持农民以投工投劳形式入社,分享经营收益。鼓励通过消费合作,使入社农户普遍享受供销合作社各经营环节的让利优惠,减少生产生活成本支出,带动社农户年增收300元以上,带动村社共社村集体年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可持续受益。探索建立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评价机制,将农民社员数量、从业农民数量、带动农户数量等作为衡量基层组织为农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