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位于船山区老池镇南陵村天坪岭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戴着口罩的村民们一字排开正在清理果园的杂草。不远处的葡萄大棚里,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在葡萄大棚里忙着为葡萄藤抹芽,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船山大地的春耕生产正有序进行。
当前,正是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生产的重要季节。船山区在做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有序组织群众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前提下,全面抓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截至目前,已有90%以上农业企业复工复产。
农机服务,助力小春田管大春备耕
现在正是小春生产和大春备耕的关键时刻。船山区仁里镇楼子沟村的农民都在为了小春作物的大丰收和大春耕种的提前准备而辛勤劳动着。“现在是小春田管的关键时刻,只有抓好油菜、小麦的追肥、除草等工作,才能保证大丰收。昨晚才下过雨,我们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给油菜追肥呢。” 船山区龙慧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乔告诉记者。
图为:龙慧种植合作社机器耕作
在不远处的农田里,一台台农耕机械正来回作业,成片的土地被翻犁平整。近年来,农机使用在农村越来越普遍,在农忙时期,合作社的社员都会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因为工作效率高,受到农民的欢迎。“我们这里不比平原,耕地面积较小,不适宜大型农机运作,因此我们都使用的小型农机。”龙乔说。
村里的老吴今年就请了合作社帮忙平整土地。“我年纪大了,干活不如以前利索,家里年轻人也都不在家,全靠我自己会耽误农时的,合作社有专门的农耕机械,效率高、价格实惠,我们农忙的时间都会找他们。”
龙乔告诉记者,现在发展农业早已不是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样子,有了农机的帮助,农民们的劳动负担减轻了很多,而且合作社还为不少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农机化种植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
一个电话,农资送到村民家门口
2月18日一大早,船山区农资商店的工作人员就将一整车复合肥和各类农作物种子装车送到龙凤镇龙宝村。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只要通过电话预定,他们就会直接把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直接送到我们家门口。”村民们对这种“上门”服务很是满意。
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流动,也不影响农户春耕备耕,龙凤镇派出了50名代购员组建起村社干部代购队,帮村民代购肥料、种子等农资物品,使农户足不出户购买到农资产品,保障春耕所需。
龙凤镇为村民代购生活物资和农资
“有少数村民对农资有其他要求,需要另外购买。为了减少村民出门,我们会安排代购员询问村民需求,并帮村民‘跑腿’,有效避免村民外出购买农资造成人员聚集。” 船山区龙凤镇龙宝村职业村支书李坤说。
在龙凤镇龙宝村的蔬菜地里,记者看见村民刘巧华佩戴起口罩,正扛着从购买来的肥料忙于下地干活 “村上对物资保障工作很重视,目前保障也充足,需要的都给我们代购回来了,非常方便又不耽搁农活。”刘巧华说到。
据悉,船山区积极动员农资经营户,备齐备足种植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产品。目前,根据统计,全区农资批发户和86户零售商,库存有农药15余吨,种子80余吨,肥料2000余吨,农资货源充足,能满足今年春耕生产需要。
送“技”下乡,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这个栽下去,一定要用湿土,干土都要弄开,一定要用湿土……”2月18日,船山区农业局的农技人员来到老池镇金盆村蔬菜种植基地,现场为种植大户米林讲解早春蔬菜栽培技术,帮助和指导村民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在区农业局蔬菜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的辣椒、四季豆、黄瓜这些早春蔬菜就可以提早栽培,尽量实现提早上市。” 米林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船山区农业局提早安排农技人员,在疫情期间深入到各乡镇、村社的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开展早春生产,并从蔬菜、水果、粮油等农作物的栽培特点、生长特性等方面,全面地为村民讲解了科学育苗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早春栽培、种植、管理技术。
“疫情期间,不适合扎堆开会讲授农业种植技术,于是我们就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一对一和需要帮助的村民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切实做到了技术培训接地气,达到了农民群众提技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全区农业生产效益。” 船山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蒋胜军介绍到。
在船山区,农技人员还会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道,开着面包车、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各村社之间,流动宣传疫情防范知识和春耕春管技术。宣传间隙,农技人员还走进各村广播室,利用村村通广播,向村民们传授春季农作物播种和管理技术。
春风拂面,行走在船山农村,村头的“大喇叭”不时响起。在地里忙活的村民们告诉记者,“不是在讲防疫要求,就是在讲春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