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来,全系统社有企业12个,因无改制资金,全部处于停业和半停业状态,大量职工失业下岗,少数留守人员处于守摊子、收租子、混日子状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县供销社成立改革机构,从实际出发,通过依法关闭、改造整合、重组新建等举措,已有9个社有企业正常发挥为农服务功能。
一、以服务市场为纽带,集中资源营建市场主体
一是依法关闭一批。按照国务院关闭“五小企业”要求,根据财政部工信联和省经信厅文件,将县棉胎厂、县渭泉曲酒厂、县彩印厂、驷马包装厂成功申报为“五小企业”,持续推进关闭进程。依法吊销了功能重复的元升畜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改造提升一批。立足全社现状和发展方向,在清理和理顺旧制企业历史渊源、劳动人事、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定位现代社有企业发展方向、服务职能和营销方式,倾斜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工副食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商务服务、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经过筛选,原7个社有企业纳入改造提升范畴。
三是重新组建一批。适应市场变化,对应上级社发展规划,成立了平昌县秦巴田园农产品销售公司、平昌县农博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县日用杂品再生物资回收利用公司以49%的股份参股平昌县鸿鑫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平昌县联新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以30%的股份参股四川星宇亿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19%的股份参股四川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
二、以保值增值为准则,挖掘潜力整合社有资产
一是理顺产权关系,全面清查社有资产。社有资产管理内设机构成立以来,对全系统社有资产进行了彻底清查,建立了数据、图像、卡片等基础信息资料;明确了产权关系,分别制定管理制度,规范社有资产出资、划拨、使用、抵押、收益、处分等行为;推行了会计部门明细账务控制、管理部门形象要素控制、使用单位责任考核控制的管理措施;评估了社有资产市面价值和使用价值,制定了社有资产使用、经营统一的价值参数。
一是挖掘政策潜力,推进旧城加速开发。落实社有资产领导责任,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为契机,强化请示、汇报、协调、联络等工作,主动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主管职能部门争取政策,把供销社老旧资产集中地段纳入旧城开发规划,加速推进占地近100亩社有资产以旧换新的开发转换,增强了社有资产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社会功能。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危旧房屋改造。对零散危旧房屋以企业为单位,统一制订改造计划、改造方案和资金筹措使用办法,落实领导责任,公开竞标选择施工队伍,规范实施险情排危、主体加固、地下排水、顶上防漏、功能扩大、环境改善、形象美化等改造工序,拓展性扩大社有资产功能,提高社有资产效用。
三、以职能职责为抓手,见缝插针营建服务网络
在对旧制企业改造、整合的基础上,聚力打造七大经营网络。一是以县农副土特产品公司和秦巴田园农产品销售公司为主体的农产品经营网络。联合10个基层供销社20多个收购门店和一批农民经纪人,收购和推销县域农特产品,组织外地农产品在本地市场销售。二是以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复合肥厂为主体的农资经营网络。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侧重大小化肥、农用三膜、农药、农用机具的组织供应,复合肥厂侧重全县及周边市县常规复合肥、作物专用肥、产业特需肥的生产和供应,联合10个基层供销社和130多个社内外农资便民店,开展农资网络配送、农资技术服务。三是以县贸易货栈和供销储运服务公司为主体的工副食品经营网络。已开辟了食盐类、粮油类、茶类、酒类、医药类等10多个系列产品,联合10个基层社和200多个社内外生活资料超市及便民店,开展网络配送经营。四是以日用杂品再生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和县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联合10个基层社和社内外50多个回收店,开展“七统一,一规范”经营,提供行业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五是以日用杂品再生物资回收利用公司为主体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对接烟花爆竹批发龙头企业,联合10个基层供销社,理顺农村市场统一经营秩序,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亮证经营、网络经营、安全经营的监督管理。六是以县农博供销电子商务公司为主体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联合四川星宇亿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在全县开辟60多个“厂家网电子商务服务店”,从线上组织农产品推销和工业品销售服务。七是以联新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商务服务网络。组建会计核算中心,为基层供销社、直属企业、参股企业和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代理记账、财务管理、项目申报等服务,代理规模已达20多个。
四、以推动发展为目标,全面介入社有企业管理
一是健全组织落实机构。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全部参与的社有企业工作协调指导部,统筹社有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行一名领导组建一个小分队、挂联一个企业,全面、全程参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按照县社的规划,推动企业关闭或改造、生产经营活动恢复、经营网络构建规划的实施。
二是完善企业工作机制。制定社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划,健立体制转型、改造恢复、新建重组规则和纪律,健全人事、资产、业务重组制度,形成县供销社整体统筹、直属企业分类统领、基层供销社归类整合的改革发展格局,协调推动全系统市场主体、经营服务网络、各类经营网点有序建设。
三是提升企业调控能力。坚持全系统经济规划和业务指标按网络编制,直接下达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编制网络商品流转规划,分解到网点,汇总下达到基层社,按月检查通报。网络运作模式、经营规则、运行纪律和管理制度由龙头企业牵头制定和在实践中完善,自主确定经营网点设置的调整、区域负责人的变更、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经营效果的奖惩。
四是从严考核企业工作。全面设定社有企业工作指标体系,单独制定考核办法,从严考核涉及企业工作的职能和岗位,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对思想认识不足、工作落实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单位和人员严格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