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8日召开的泸县深化“三社融合”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会上,县委副书记张文杰提出相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三社融合”持续深化。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三社融合”是加强党的领导、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要将持续深化“三社融合”发展作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把“三社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对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指导,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以联合合作为基本路径,推动生产合作、供销流通、集体经济三大领域的联动发展,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和集体经济发展实力。
二、多措并举,拓展服务,促进“三社融合”提质增效。一是要加强体系建设。要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完善新型基层供销社“三会”制度(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会),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组织改造建设,按照有资产、有能人、有产业、有制度的“四有”建设标准,改造完善、提质增效基层供销社,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二是要强化品牌打造。要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农特产品优质品牌,形成区域带动效应,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三是要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要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平台,探索“农业+非农业”运营模式,经营业务要从传统服务拓展到建筑劳务、城乡治理、农村金融、物业管理、广告设计等新型服务领域,利用二三产发展优势反哺农业,壮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四是要加强人才培育。要加大供销合作社开门开放办社力度,广泛吸纳农村发展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农民工、青年大学生、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和农业科技人员、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专业人才加入新型基层供销社或公司,提高“三社融合”服务带动力。五是要全力服务发展。要助力脱贫攻坚,以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为契机,通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增强基层社经营服务功能,通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建立起各类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助推脱贫攻坚。要助力乡村振兴,要有效整合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资源优势,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作用统筹起来,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主动作为,协调联动,确保“三社融合”走深走实。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三社融合”发展涉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涉农政策措施落地等多方面工作,各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深入“三社”、村组和农户家中调研,为“三社融合”发展把脉问诊,围绕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工作落地落实。二是要强化协调配合。县供销社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要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大力构建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在生产、供销、信用合作等环节为“三社融合”提供综合服务;县委组织部要将“三社融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县农业农村局要强化组织协调,整合好现有“三农”政策,支持“三社融合”发展;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强化工作落实,提高工作实效。三是要强化支持保障。各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要落实新型基层供销社在资金、项目、土地、税收、奖励等方面扶持政策,特别要支持“三社融合”后的新型基层供销社申报和实施财政支农项目,优先承接政府购买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项目,对村级惠民涉农项目,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由新型基层供销社承接。同时,要整合各自领域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资源,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乡村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供销合作社基层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三社融合”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