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达州市供销社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 持续深化供销综合改革

  • 时间:2021-03-10

  • 浏览:2223

  • 来源:达州市供销社

  • 作者:陈文辉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达州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为农服务网络,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大力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做好助农服务这篇大文章。

一、分类升级改造壮大基层组织

一是健全完善联合社。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变化,着力调整联合社机关职能配置,优化机构设置,市、县联社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管理、政策协调、资产监管、教育培训,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等职能。出台了《构建供销社双线运行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2020年底前,市、县联合社建立健全了理事会、监事会,构建起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二是改造提升基层社。实施“基层社示范建设工程”,分类推进基层社改造,对经济实力较强的基层社,支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等多元化业务,加快办成综合性合作社。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社,采取政策支持、联合社带动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对废弃、偏远的经营服务网点进行资产置换,重新布局建立网点。截至2020年底,全市供销系统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撬动、供销资本领办、社会资源共建等方式,改造重建基层社324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1525个,实现乡镇基层供销社全覆盖。开江县采取“社属企业+社会能人”“社属企业+民营企业”“供销社+专业合作社”三种模式,恢复重建基层社20个,实现基层社空白县到全覆盖转变。

三是培育发展服务社。实施农村综合服务社“提质扩面工程”,推进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日用消费品、养老幼教、就业培训、代理代办、生态养生、乡村旅游等多样化服务。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社“统一品牌标识、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标准”行动,全面提升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加大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创建力度。截至2020年底,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1648家,创建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100家。

二、创新服务方式拓展经营业务

一是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依托市、县、乡、村四级供销合作社(站),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资供应企业等,整合供销系统资源,共建托管服务中心8家,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收储加工、产销对接等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2020年全市土地托管面积55万亩,同比增加12%。

二是全力开展农村电商服务。相继上线运行“达州菜篮子”“达川供销商城”等5家电商平台。市县供销社共同入股,组建了达州市供销网优电商公司,统筹运营全市供销电商资源,搭建供销系统市级电商平台,对接总社电商平台,打通本地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2020年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4.2亿元。

三是着力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服务。围绕破解农村小农户生产经营融资难等问题,在达川区、万源市、大竹县、开江县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5家,吸纳社员186户,筹集股本金838万元,发放贷款858万元,带动社会资本2000万元投入农业生产,新建特色农产品基地3800亩。                   

三、完善供销体系助推农民增收。

一是建设高标准基地。结合达州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围绕花椒、蓝莓、黄花、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协议价或市场保底价收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全市供销社系统建成自营蔬菜种植基地8.6万亩,战略合作基地17万亩,联姻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0余家,带动农户5.8万多户,年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

二是培育供字号品牌。顺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主动承接“巴山食荟”区域公共品牌运营管理工作,以花椒、蓝莓、黄花、食用菌、茶叶等特色品牌农产品为重点,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供字号特色农产品,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组织全市83家农业龙头企业、211种产品成功申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

三是延伸深加工链条。坚持多方联动、多层合作、多元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统筹抓好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构建生产、保鲜、烘干、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建成花椒、蓝莓、黄花、面条、调味品等加工基地(产业园)5个,培育加工企业12个,吸纳务工农民600余人,形成产业附加值3.8亿元。

四是加强农产品销售。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购网销同步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建设,开发运行“达州菜篮子”等5家电商平台,建成农产品交易市场7个,城市直供直销网店(点)63个,2020年农产品产销对接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