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朝天区供销社抓住省委实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大政策机遇,按照党建引领、供销社主导、农民主体模式,探索“供销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新路,通过整合基层供销社服务和渠道优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政策和资金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和资源优势,努力把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成为党委政府靠得住、农民群众用得上的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重要力量。
实施组织融合,奠定产业发展保障。实施办公阵地融合,在村(社区)两委活动阵地落实基层供销社办公用房12间、300余平方,经营用房4处500余平方。实施社员融合,发挥村党组织党员、村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同时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组建基层供销社,增强了供销社合作经济属性。实施“头雁”融合,中子镇转斗社区、临溪乡望坪村、羊木镇西北村还试点推行村“两委”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吸纳村“两委”负责人参选基层供销社负责人,推行村“两委”负责人、基层供销社主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相互兼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三社”组织融合奠定了产业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
推动经营融合,集聚产业发展实力。基层供销社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资产联营、资本联合等方式,共建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推动“三社”经营融合。两河口吉庆供销社联合惠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黄柏、永坪、龙华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120亩的山地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把品种和技术推广到广大蔬菜种植户;建设专家大院,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朝天区高山蔬菜突破性发展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撑。实施山区宜机化改造项目,建设山地单轨运输线5000米,有效解决山地生产经营运输问题,每亩可节支增收500余元。临溪供销社联合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望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共建农机服务中心,装备了大型耕作拖拉机4台,中小型农业机械140余台,机库600余平方米,大中型农业机械操作手7名,可为不同的群体用户提供求一对一农作物耕、种、收、植保一条龙全程农机化服务,覆盖朝天区60%的乡镇,既有效缓解了产业发展人力严重不足的困难,又拓展了“三社”经营业务。经营融合有效集聚了产业发展的各类要素,增强了产业发展实力。
促进服务融合,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各地基层供销社充分挖掘村集体资源,盘活村集体资产,利用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网络优势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人力优势,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提供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如朝天中心供销社联合组建裕鑫公司和维农公司,可为全区4万亩藤椒基地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服务,为9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财务代理、工商注册登记、示范创建等服务;今年该社还联合朝天镇朱家村、水磨沟镇枫香滩、桃园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保鲜库3个,烘干房2个,可为辖区各藤椒种植基地提供保鲜和烘干服务。中子中心供销社年回收加工农产品及地产中药材4000余吨,配方施肥3000余亩;宣河供销社开展核桃品种改良2500余亩,新品种示范400亩,年加工销售核桃800余吨;临溪供销社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和统防统治作业面积达30000余亩。服务融合最大限度整合了各方资源优势,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产业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以利益共享为目标,构建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实现了农村产业得振兴、村集体经济得壮大、农民社员得实惠、供销社得发展的共赢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