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监测调度。采取早部署、早计划、早落实的“三早”行动,在全市20个产业集中、规模较大的中心村设置固定监测点,对全市春耕备耕农资储备量、销量、价格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波动情况,切实做好应对预案,有序组织货源调度,截至目前,已调入储备各类化肥5900余吨、农药230余吨、农膜260余吨。
二是深化供销一体。采取“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农户”集采集配、联采直供一体化营销模式,农资龙头企业向上对接德国康普、凯尔国际、山东侨昌等10余家生产厂商充实货源,基层供销社向下直接对接农户实施分销,在确保春耕农资供应足、不脱销、不断档的同时,合理定价、让利于民,有效平抑了农资价格,截至目前,全市系统累计销售农资5256吨,平均每吨低于市场价10%左右。
三是做好技术服务。将传统的农资“售卖商”向新型“服务商”转型,供销系统农资龙头企业与生产厂商技术团队、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注册了“芒动力”“豆丰收”“攀蔬核动力”3个水、肥、药搭配施肥用药技术品牌,在节省化肥、农药采购成本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农户用药、用肥的剂量和频率,据测算,按照新施肥用药技术,每年每亩地可节约用肥用药150元以上。建立以农资龙头企业经营团队为核心力量的一线供销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团队,对农户开展种植、植保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已采取定员、定岗、定责的“三定”包片方式组织各类线下培训560余人次、线上辅导24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