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供销社紧紧围绕“珙”字号农产品增产增值增效做文章,把农副产品流通与电商网络资源深度融合起来,把电商网络与脱贫后的群众的稳定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通“珙”字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奋力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散弱”格局,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收到了较好的效益。2021年,珙县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系统各项目标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三,荣获全省供销系统综合改革成绩突出单位殊荣。
精心培育助农载体。遵循着基层组织与经营服务“双覆盖”思路,全力培养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夯实服务“三农”平台。采取以资源、资金入股和农民成为股东等方式,积极组建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和基层服务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服务领域,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如罗渡苗族乡天堂村供销社在全县设立了3个公司1个配送中心,建成7处特色种植基地。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组织村民流转和托管土地,购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并免费向社员发放,全程提供农资配送、冷链物流和技术等服务,因地制宜连片规模发展市场对路的紫苏、糯稻、马铃薯等农产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基层供销社无疑是新时代为农服务的“贴心人”。
创新方式助农增收。当前,由于农村种地投入大,收入少甚至入不敷出,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下的几乎全是老人小孩,外出打工成为不少农民维持生计和增收致富首选路子,土地撂荒严重,空闲地随处可见。鉴于此,县供销社全力把基层社建在产业链上。如茶叶、白酒、猪儿粑、底洞豆腐干、腊肉、烤烟、燃面、花椒、柠檬、血橙等,通过标准化管理,品牌化培育,产品规模、产量价格和效益明显提升,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呈现效益,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以洛表镇龙泉村供销社为例,该社现已发展茶园3000亩,长期解决了300人左右的务工问题,其中有56名脱贫群众也投身于其中采茶、制茶和茶园管护等,成为社里相对固定领工资的员工。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大力拓展土地流转、托管范围,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土地代管”“代耕代种”“贷牛还牛”等新型服务模式,积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售全程服务。邀请供销综合改革成效突出单位的领导(专家)到珙授课,组织相关乡镇领导和基层供销社负责人前往泸县供销社、泸州市乌蒙山供销社、贵州省湄潭县直播农场、广安市华蓥金瑞电子商务、重庆彭水黔中道紫苏专合社等考察学习,掌握农产品相关政策及未来发展趋势,学习电子商务和金融相关政策,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0人,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化解农特产品生产和销售难问题创造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资金100万元,设立供销产业合作发展基金;争取县级配套资金64万元,加强基层示范社建设、改造提升基层薄弱社。另一方面狠抓落实生产、销售、信用“三位一体”综合试点改革基础工作,主动对接县内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放贷1800万元,帮助化解农民合作社资金短缺难题,落实产业发展基地,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主动服务农村经济。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风险隐患,县供销社及时成立珙源财务咨询公司,公开选聘11名会计专业人员,积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办代理记账、审计、协助办税、企业托管等40余项业务,化解各基层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风险,迄今已为170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服务。2021年为100余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提供代理记账、专项资金清理服务等,年产值超500万元,在全省同类企业中名列前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使用的已进一步规范。同时,以“宜宾汇”和“珙”字号农产品公共品牌打造为契机,采取“农产品+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农产品展示+微商”模式和扎实推进优质农产品营销工作,全力化解因疫情因素而致农产品滞销难的问题。2021年助力珙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10.2亿元。以金河社区供销社为例,该社依托郭满堂生态食品公司,把珙县丰富生猪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规模化生产肉类腌腊制品,并成立电商公司,通过抖音、快手和网络大V带货等,当年通过电商就销售腊肉1207万元,4名职工成为粉丝上万人的“网红”,有力宣传了自身产品,也为珙县第一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统计,2021年珙县网上交易额超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