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资阳市雁江区供销社:党建引领促发展为农服务惠民生

  • 时间:2023-03-22

  • 浏览:910

  • 来源:雁江区供销社

  • 作者:罗勇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2022年以来,资阳市雁江区供销社深入推进从严治社,全力提升管党治党水平,以系列措施做好供销为农服务工作。

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提升基层社发展质量

发挥服务"三农"作用,引导丹山镇供销社、大佛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三社"融合工作,打造为农服务中心1个,改造为农服务中心1个:投入资金12万余元,盘活郭家村村公所闲置资产、更新改造八字墙村供销社设施设备、拓展团碑村供销社业务,改造提升薄弱乡镇基层社,打造基层社示范社3个。

强化开放办社会理念,组织开展农业职业技术集中培训,培训127人次,吸纳农民社员累计达9667人,实现了农民参与、农民支持、农民受益的目标。

持续巩固扩大基层基础,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带动丰裕镇宝山村枇杷专业合作社等10个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了基层社服务功能。

搭建综合为农服务平台、延伸服务链条

由雁江区供销社和丹山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共同出资280余万元,在丹山镇万亩稻渔产业园区建成雁江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水稻育秧中心)。中心占地8亩,建设育秧厂房1600平方米,办公用房80平方米,可实现辐射周边近万亩水稻集中育秧需求,2022年为园区及周边地区提供秧苗2.4万盘。

在祥符红薯产业园区,发展培育了普薯32号、龙薯9号、商薯19号等优质薯苗,为保和镇、中和镇、南津镇、伍隍镇等周边乡镇提供4000余亩苗子,辐射种植而积13000亩,带动3000余户农户、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红薯。同时依托"产业保底收购十线上线下销售"的种销模式,解决了农户产出的名优红薯卖价低和卖出难问题,实现了助农增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助农服务体系

在雁江区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服务,2022年雁江区供销社投资28万元增购2台水稻收割机,共计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17台套,为丹山稻渔园区2000余亩水田提供了育插秧托管服务。

组织成立了1个农机专合社、1个栽培专合社,下属农机服务队在区内外开展水稻收割服务,同四川省棉麻粮油公司签订收割合同,以80元/亩的价格为园区2700余亩水稻提供收割服务,实现了"企业有效益、组织者有利益、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探索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以祥符镇惠农供销社为主,通过统一栽种、统一管护的模式签订全程托管服务协议,在祥符镇天鹅村流转土地30亩、祥符镇桃树村流转土地60亩、宝台镇青狮沟村流转土地50亩,对托管土地进行划区管护,配备技术员负责生产技术指导,优化了土地收益。

发挥供销社优势,为农户提供土地托管、育种、代耕代种、病虫害飞防、收割、烘干、收购、加工销售等"菜单式"项目服务,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022年全系统完成土地托管而积74730亩。

推动渠道下沉、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协同合作,与四川省供销社下属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入股资阳供销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5%,现已在资阳城区建有网点14家,助推全区农特产品外销,带动更多源头农户增收。

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直供直销模式,进一步拓宽雁江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样符镇惠农供销社电商销售平台继续在拼多多等平台销售雁江红薯,促进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提升了消费帮扶成效。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大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与供销社基层组织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打通农资配送服务"最后一公里",43个经营网点开展送货下乡便民服务。

紧绷安全生产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各种方案、预案、通知及转发各类安全生产文件26份,举办安全培训演练2次、培训人员80人,检查出动32批、153人次,检查发现各种安全隐患12处,投入整改资金13万余元。

以上率下传导压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强化党内监督。严格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措施,深化"述责述廉"和"接受评议"工作机制,班子成员、企业负责人、中层干部严格落实述责述廉制度。

开展廉政教育,落实廉政谈话。2022年共开展9次廉政教育,开展集中廉政谈话3次。班子成员对分管股室和联系企业开展廉政谈话共50人次。

班子成员和股室长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动态调整班子成员分工和岗位职责细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建立了责任清单,切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上下协调一致的良好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