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走进市中区青平镇社峰村看到,刚翻耕过的水田散发出泥土的芬芳。田里,有村民躬身插秧,也有农机手推着插秧机来回穿梭。
“你随时看一下秧盘,有没有被卡住的秧苗。”“转弯的时候要注意角度哦!”……现场,市中区供销社普仁基层社负责人刘炳金正和农机手交流机械操作事项,今年是该区域机械化插秧的第一年,农机手操作还不是特别熟练,今年他流转的1000余亩地采用“机械化+人工”的方式,同时进行水稻栽插。
“昨天下午我们就开始调试机器,并开展试种工作。机械化插秧让整个水稻从育到收再到群众的餐桌,真正实现了每个环节的机械化。”刘炳金指着一旁正进行手工插秧的村民说,“ 1个人一天干9个小时才插8分田,机器1个小时能插近1.5亩田,不但节约时间,还节约成本。” 刘炳金算了一笔账,就插秧苗环节,每亩田要节约50余元,如果进行“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每亩可以节约100至150元。
水稻实行机械化插秧不仅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为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去年开始,该片区实现了工厂式育秧,所有的秧苗来自茅桥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集中育秧基地,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速度提升了一半,而且机械化操作密度更均匀,长出的稻穗更密,稻谷产量也更高。
近年来,为助力市中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市中区供销社成立了茅桥和苏稽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拥有耕种防收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械设备90余台,聘请专业人员50余人,每年可提供约4.5万亩的种植社会化服务,农户每年可通过社会化服务增加收入2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