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升为农服务能力。通过盘活闲置社有资产,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在市主城区投资建设占地2.97亩,共3层2342.08㎡的大石供销社农产品仓库,通过配置智慧冷冻保鲜仓储设备,建成县域农产品冷链仓储集采集配中心,满足农产品筛选、分拣、组货、冷藏、存储和展示等功能。结合区域内片区划分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积极推进与村集体经济和头部专合社的联合合作,建立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让供销社的组织优势和专合社的服务优势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健全社有企业为农服务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好《利州区村(社区)和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委托代理记账办法(试行)》,为全区14个乡镇(街道)155个村(社区)、4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62个村民小组和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会计核算、税务代办等服务。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按照“村组信息采集—基层社收储—社有企业回收转运—第三方公司处理利用”的模式,形成集销售、回收、利用和宣传推广为一体的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处置体系。
三是探索供销系统“产供销”农村经营性服务。把供销社和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等公有制为主社会主体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支撑力量,按照“整合资源、畅通渠道、搭建平台、运行协调”的思路,充分发挥公有制社会主体的主渠道作用和“统”的优势,积极开展“产供销”社会化服务,积极引导服务专业户作为补充力量,贴近小农户,服务城市消费群,打造利州区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消费—生产闭环运行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挖掘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引导他们不仅要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还要积极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和其他社会主体承担全区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运营管理工作。同时用好供销系统富余人员,发挥好为农服务“国家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