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供销社抢抓“海龙凯歌”农旅园区建设机遇,指导安居区供销社在园区核心地段打造集展示、展陈、展销为一体的供销主题馆,成功打造“海龙凯歌”农文旅融合供销名片,成为全市“传承供销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海龙凯歌供销社2022年被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传统教育基地”“遂宁市供销文化教育基地”,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亮相四川农博会,成为网红打卡地。中央领导莅临视察调研,川渝各级党政代表团前来考察交流310次,赢得一致好评和赞誉。
一是做实载体,传承供销文化。一是做实文化阵地。打造供销文化展示区,通过供销记忆、供销历程、供销文化集中展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供销社成立、辉煌、改制、革新的奋斗历程,“背篓精神”“扁担精神”、为农服务的光荣历史,传承供销精神和供销文化。二是复制销售场景。打造供销场景体验区,通过货柜、货架集中展示展销20世纪具有时代记忆的商品100余种,如红牡丹水壶、帆布胶鞋、蛤蜊油、布匹、刺绣枕套、毛线、五金、文具等,还原20世纪“大超市”景象。三是展示传统物件。打造老物件展示区,通过橱窗、墙面等集中展示20世纪特有商品100余件,如算盘、老粮票(肉票、布票)、老电视、收音机、老风琴、老缝纫机等,重新释放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气息。
二是丰富供给,完善供销体系。一是发展现代供销。打造农特产品、工业产品展示展销区,搭建海龙凯歌电商直播平台,线上线下销售凯歌老酒、凯歌大米、凯歌罐头、凯歌菜油等凯歌好礼特色商品,与40余家安居区农产品、工业产品龙头企业合作,销售黄金梨、脆桃、524红薯等安居特色农特产品,舒牛肉、坛子肉、好女婿、麻笑笑等安居特色工业产品和零售副食品,三家大米、七里川、思瑞、灵广竹编等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产品,2023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约800万元、利润约20万元。二是丰富供销业态。与凯歌农旅公司、凯歌公社人民食堂携手合作,共讲新时代供销故事,共同经营凯歌供销社、太平洋影院、新华书店、农耕文化馆、人民食堂、凯歌饭店、中医文化馆、海龙茶馆等,为城乡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供应、农产品收购、餐饮、文体娱乐等多样化服务,搭建城乡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基层社经营服务内容。三是平台联动营销。与成都商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海龙凯歌电商平台与成都商报联合营销、互设展柜,共同打造推广海龙凯歌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2023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约25万元、利润4万元。此外,借助川渝合作论坛、海峡两岸横山友好乡镇、乡约银行等多种平台扩大销售和影响力。
三是发展经济,夯实供销基础。一是壮大集体经济。以宅基地、房屋作为资产入股,与海龙凯歌供销社、凯歌农旅公司合作运营凯歌供销社实体店;探索“公司+基层社+项目+村民+村集体”发展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旅游创业得真金的“五金”模式助农增收,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81万元,排位全市第一,同比增长440%,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增值社有资产。充分发挥基层社+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三社融合”优势,围绕当地油菜、莲藕、黄金梨等特色产业,2023年土地流转2400余亩,种植桃树、槐花、玉米、油菜等,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同时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和农产销售服务,2023年1-10月实现盈利约13万元。三是拓展专合业务。与春阳沙田柚专业合作社、尝乐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等30余户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合作关系,2023年1-10月海龙凯歌供销社利用海龙凯歌电商直播平台、成都商报,助力专业合作社扩展销售渠道,实现销售收入约600余万元。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指导和支持凯歌供销社进一步优化提升,健全运行机制与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内控机制和风控机制,着力打造全国供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成为服务三农新标杆主阵地,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