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资保供稳价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工作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强化农资周调度,对重要农资品种、重要用肥区域重点盯对,保证供应充足、及时、高效。目前,开展农资调度7次,安排部署相关工作4次,坚决扛起农资保供政治责任。
优化采购渠道。针对全市无农资生产企业实际,强化与中化、邦力达等企业战略合作,同时新对接台沃、博大等生产大厂,确保货源多元,有效化解货源渠道单一风险。目前,新与3家农资生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合作重点企业累计达到14家,有效稳定了进货渠道,保障了货源。
畅通农资供应。进一步完善市县农资公司、乡镇基层社、村农资配供点三级供应体系,依托8家农资企业、154个基层社、1468个农资经营网点,积极开展农资淡季储备、调运和市场投放,持续开展农资直供、送货上门等服务。目前,累计调运、储备化肥2.4万吨、农膜340吨,正在有序开展化肥调运和市场投放。
严把农资质量。完善农资自检制度,通过对农资商品从进货、入库、配送、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有效、无缝监管,有效保障农资品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严厉打击囤积货源、哄抬物价等扰乱农资市场乱象。目前,共累计开展农资自查自检6批次,专项检查3次,农资抽检良品率达99.4%。进一步树立“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绿色农资”金字招牌。
拓展农化服务。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组织送产品、送技术、送服务的供销农资下乡活动,做好春耕生产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各项服务。目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5.5万亩次。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