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

绵阳市安州区创新打造“供销+”基层服务体系取得进展

  • 时间:2024-04-25

  • 浏览:1847

  • 来源:绵阳市安州区供销社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绵阳市安州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的意见川办发202238号)、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创新建设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八条政策措施的通知》(绵府办发〔2023〕29 号)精神,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探索创新“供销+”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建强基层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新型业务领域,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目前安州已建成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19家、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17个、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点47个,全区基层组织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供销+乡村旅游”,助推全域旅游战略

抓住安州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契机,区供销社乘势打造“供销+旅游”新业态。一是协作赋能,打造“休闲供销服务驿站”。采取“供销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在黄土镇利用新建的桑河路旅游干线观光用房,与仁民家庭农场合作组建村级供销社,投资40万元提升服务功能、完善设备设施,打造集休闲露营、便民超市、农产品购销、餐吧、智慧充电等为一体的供销旅游休闲服务驿站。二是挖掘资源,打造“红色供销服务中心”。在千佛镇老望沟村红军历史遗迹,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集研学、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红色走廊”。千佛镇供销合作社参与红色村组织建设,在红色旅游步道区新建具有“供销历史文化”,展现“背篓精神”“扁担精神”的农特产品展销区和“红军食堂”,去年接待各类旅游团体100余批次1万余人次。三是依托园区,打造“传统供销服务阵地”。河清镇龙泉村供销社在安州粮油产业园区和花海稻香骑游观光景区的核心位置,为周边群众提供日用消费品供应,同时积极参与文旅活动,在“油菜花节”“自行车骑行赛”等重大活动时节为游客提供物资保障;此外,为满足园区大田农作物生产物资需求,该社对接市供销社“农资在手”平台,对化肥实行集采集配,为种埴业主降低了投入成本,实现供销社和农户双赢。

“供销+主导产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始终坚持产业发展在哪里,供销社就建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总导向,从组织建设、功能完善、业务拓展等方面服务中心大局。一是围绕产业园区,建设服务主体。按照“一园一社”的目标要求,已在粮油园区、柑橘园区、稻菜园区、猕猴桃园区和中药材园区全面建立基层供销社。各基层社与农机合作社合作,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智能配肥、技术培训、农产品购销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并探索运行“粮食银行”储粮新模式。5个基层社年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已达10万亩次,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面积已近20余万亩次,农业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二是围绕合作共赢,密切利益联结。坚持“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合社”三社融合发展,以密切与农民群众利益联结为核心,以农民群众为主体,采取市牵头、区监管、镇领导、村参与“四级”联建模式共建立基层社19个,村集体经济股东共72个,农民社员达6000名。基层社在股份分红、劳务输出、技术培训、生产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与农民群众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去年,圣康供销社社员分红金额达200万元,新光村供销社组织农民务工达1000余天/人次。三是围绕品牌建设,畅通产销渠道。积极组织申报使用“天府乡村”公益商标,大力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区“天府乡村”用标企业8家、用标品品类29个;助力“安州猕猴桃”“安橙飘香”“安州猕猴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圣吉康”鲜鸡蛋入选省供销社第一批特色农产品优选品牌目录,推荐区内品牌产品参与“绵阳三推”“供销大集”等大型活动,组织新光村供销社承办“安州区猕猴桃首届电商节”,去年安州供销系统销售品牌农产品达3500万元。

“供销+基层治理”,促进和美乡村建设

探索实施“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将供销合作社办到镇、村,助力乡村治理,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组织机制体制。基层供销社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按照《公司法》规范运行,推行村“两委”负责人兼任基层供销社负责,选优配强“领头雁”;吸纳壮大“先锋队”,动员党员和群众入社,广泛参与基层供销社日常管理和监督,实现监事会监督、党员代表监督、群众代表监督的共管格局。二是坚持服务引领,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管理。市区供销社联合组建绵阳市众合三农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整合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项目资金和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广“供销云”会计服务平台,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代理记账、财务咨询、纳税申报、代办工商、项目指导等服务。目前该公司已为全区150多家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规范的财务管理服务。三是坚持资源整合,建设多元乡村治理体系。区供销社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利用回收、诚信体系建设、遵规守法、文明新风建设等方面,为基层社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并承接实施相关政府公益采购服务项目。基层社探索“积分兑换制”“信誉评比”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供销+农村资源”,激活农村发展要素

充分发挥“市(区)交易、镇审核、村收集”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作用,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保障交易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一是拓展交易鉴证服务,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贯彻落实《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组建“土地银行”,农户将闲散地、零碎地“零存”进“土地银行”,“土地银行”依托市、区供销社联建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通过竞标方式“整贷”给经营主体,助推农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区产权交易中心已累计鉴证交易443宗,流转交易面积6.12万亩,流转交易金额2.18亿元。二是盘活闲置农房,助力文旅蓬勃发展。利用乡村发展“特色民宿”契机,引导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参与房屋改扩建、投资农旅产业、消费本地农业产品,带动活跃农村经济。区产权交易中心采取“网格化”服务方式,深入蝴蝶谷、枫香村等民宿聚集地开展“零距离”鉴证服务,为安州民宿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全区已办理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交易12宗。三是加强金融合作,补齐发展资金短板。贯彻落实省供销社与省农行战略合作部署,加强与本地金融系统业务对接,在基层社网点增加金融服务业务内容;参与安州区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试点工作,从资产评估、平台建设、信息管理、权证抵押、有偿退出等方面全流程跟踪服务;宣传推广“绵州农房增信贷”,同时将农户用信与供销社农资集采、农产品营销等业务经营紧密结合,全区已有490户农户授信1.25亿元,为农民拓展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