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县供销社积极推动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三社”在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合作发展,统筹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涉农资源,推动组织、资本、服务、资源四大要素有机融合,在助力宣汉“三农”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融合,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按照法定程序选举村“两委”干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共8人为县供销社理事会理事,成为引领和带动供销社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乡村能人采取资源整合、资产盘活、项目综合改革支持、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等措施,推进基层社分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供销社联农带农惠农能力。全县已建成“三社”合作村级供销社8个,吸纳农民社员452名,带动周边农户950余户、3500余人,一举扭转村级基层组织薄弱的被动局面,形成“农民得实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效益、供销社得发展”的“三赢”局面。
资本融合,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按照县供销社为第一大股东的原则,积极吸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组干部、种养殖大户等入股成立新型基层供销社。由省市县社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共同出资190万元,聘请全国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李永太兼任罗盘顶供销社主任,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余亩,加工园区7000余平方米,年产值600余万元,成功打造村级供销社示范点。
服务融合,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按照宣汉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这一重要部署,供销社着力当好“田管家”“农保姆”。创新“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粮食生产服务模式,联合村“两委”干部宣传发动,组织观摩机械化种植社会化服务过程,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2023年争取省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1500亩,已全部完成验收,受益农户537户,户均增收50元以上。瞄准农村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薄弱的短板,为1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9家农民合作社提供会计代理记账,有效规范基层组织财务,成为党和政府治理乡村、预防“微腐败”的重要抓手。
资源融合,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
主动向上汇报,争取各类资源,积极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竞争优势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服务,逐步探索构建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服务链条,补齐生产和流通中间环节,与丰源硕农机家庭农场签订稻谷加工协议,加工大米60吨,有效提升产品价值。采取订单合作、基地共建的方式,计划与东乡街道牛背村供销社共同建设1个蔬菜基地200亩,并将通过社有企业配送至机关、学校食堂,实行保护价收购或高于市场价的溢价收购的方式,稳定原料基地生产,切实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以经济合作为基础,通过服务分成、盈利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23年五宝镇回龙寨村供销社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2万元,带动农户36户,人均增收500元。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