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阳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统领,以打造全市供销系统流通服务骨干网络体系为主线,做强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韩立平两次莅临德阳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德阳市社2024年11月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供销合作社现场看工作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会等在德阳召开,开放合作攻坚工作、流通网络建设等经验获全省系统推广。德阳市社多次获评全省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2023年获评全市“奔三计划”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一、纵深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一是争取高位推动。深入宣传贯彻《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市委、市政府将推动“三社”合作发展工作列入市重点创新型改革项目、供销合作社发展列入建设现代化德阳“五大战略”中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去年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的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市供销综合改革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和支持政策。二是强化沟通协调。市社设立综合业绩管理专班,每季度召开全市供销系统工作调度会,采取现场观摩和集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持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和综合业绩跟踪问效。市社建立与市级有关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列入农村改革任务重点推进,财政部门将供销综合改革资金纳入专项预算,商务部门协同市供销社争取到2023年度冷链物流专项资金141万元。三是抓实改革创新。市县两级联合社“三会”制度规范运行,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健全监事会工作机制,创新开展重点任务监督督办、“监审合一”、派驻监督等,切实加强监督调研和建言献策,着力“查风险、补短板、堵漏洞”,确保供销合作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培育壮大社有企业,支撑引领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壮大龙头企业。2021年11月整合组建德阳市供销发展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利润2500余万元,年末总资产突破10亿元、净资产5亿元。成立3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被列入全国供销系统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各区(市、县)社积极整合系统资源,打造各地供销发展集团社有平台企业,全市系统全资、控股社有企业30家(市本级17家,区县13家),预计2024年营业总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利润总额3500万元、同比增长9%以上。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德阳市供销发展集团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做大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等业务规模,提升为农服务实效,2023年供应销售板块完成营业收入5亿余元,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50%。通过做优城市更新、智能制造等业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各板块业务互促共进。三是强化带动引领。持续推进德阳市供销发展集团跨层级联合合作,与什邡市平台公司合资共建四川德供恒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全市性供销流通网络中枢;与县乡两级供销社合作开展农产品购销合作,2024年累计销售水果、蔬菜2亿元。建立市本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每年提取德阳市供销发展集团部分收益注入基金池,累计提取255万元,支持区(市、县)基层社建设15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70万元。
三、推进流通网络建设,商贸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一是突出项目引领。以德阳供销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德阳供销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为引领,推进全市“1+6+32+N”商贸流通骨干网络体系建设。作为网络中枢的德阳供销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占地173.83亩,已完成投资1.18亿元,1000㎡的中温库、温控自动化仓配中心和分拨加工中心的主体建筑工程已完成规划、竣工、消防验收,正同步进行招商工作。二是推进网点建设。加强城乡经营服务网点建设,1120个基层网点服务覆盖全市,建成社区综合服务超市10家、无人售卖网点32套、粮油供应站2个、“惠民驿站”1家。2024年新增冷链库容12140吨、市场3个、仓库11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0个。承建运营德阳名品馆,打造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已入馆名特优品品牌60余个、单品253个。2024年9月搭建抖音店铺——德阳供销优品,累计销售1900余单。三是创新流通服务。在城市社区建设“助农驿站”,在镇村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在线上开发“德阳供销幸福城乡”微信小程序,探索农产品直供直配数字化交易新模式,畅通农产品上行、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下行新渠道。2024年5月以来共建成助农驿站9个,预计年底建成20个网点。组织线下农产品甄选60余次,在农业基地开展直播66场,带动销售青花椒、土鸡蛋等农产品100余种、60余万斤。
四、加强基层体系建设,为农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改造提升。以综改资金、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为引导,从恢复农资、日用品等传统经营项目入手,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对传统基层社进行改造提升,并对仅保留牌子的“空白社”“三无社”进行全面清理。改造提升薄弱和相对薄弱基层社17个,清理减少“空白社”“三无社”61个,全市系统建成新型基层社157个,服务覆盖全市所有中心乡镇。二是合作发展。推广“三社”合作发展模式,引导基层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采取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抱团发展,推进基层社提质增效,全市“三社”合作基层社占基层社总数60%以上。三是示范带动。以中心乡镇和中心村基层供销社为重点,加快培育基层社示范社,目前已建成86个。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社示范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全市市级及以上示范社稳定在350余家。2024年培育“千县千社”示范基层社3家,县级社统筹运营县域内供销社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巩固拓展经营服务,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做实传统经营业务。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农资保供、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流通、再生资源等经营服务,全系统购销总额、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近年来年均增长15%以上。2024年1—10月,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4.87%,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农产品销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23.5%,日用品销售额5.7亿元,同比增长49.4%,购进农资32万吨、同比增长24.97%,销售农资35万吨、同比增长31.1%,再生资源类购进额4949.42万元、销售额5167.79万元。二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近年全市系统土地托管、统防治理、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广汉绵亭供销社作为2023年3月全国农业生产现场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点位介绍相关经验。2024年新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2.05万亩;1—10月完成土地流转面积51万亩、同比增长5%,土地托管面积64万亩、同比增长2%;实施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18万亩次、同比增长8.68%。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德阳市供销发展集团在校园食品安全、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主动作为,其子公司德阳供投为德阳市40余所学校、近1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农产品配送业务;成功盘活凯江盛世、天府数谷绿地、什邡中农京开等烂尾项目,助推相关涉稳风险妥善化解,其中凯江盛世项目作为德阳市第一批竣工验收的保交楼项目已完成交付率90%。全市系统组建成立3家农村会计服务公司,为71家基层组织、235家农民专合社、77家村集体经济组织、118家其他市场主体开展会计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