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30日,“创新联农带农机制 探索合作经济发展新模式”学术研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召开。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广东省合作经济学会会员代表及特邀专家共140多人参加会议。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2025年常务理事会议同期召开,广东省合作经济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同期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干部学院、广东省合作经济学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2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会议指出,此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合作经济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通过研讨交流各地改革亮点,剖析发展痛点,攻克创新难点,提出建设性理论和政策建议,总结广东经验,将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南,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为探索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道路贡献力量。
会议围绕“创新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机制 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举行了圆桌会议。会议强调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也是坚持完善农村统分结合体制的基础。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国最大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也应该是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目前,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融合合作、共赢发展具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合作共赢,政府引导支持、党建引领五个特点。各地供销合作社应该积极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挥积极优势,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合发展。
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泰美镇车村供销农场、杨村综合服务站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了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在数字化为农服务、“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打造的涵盖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销售、粮食全产业链、大湾区基地、数字化为农服务平台等“四网一基地一平台”,对于形成广东省乃至辐射内地、港澳乃至国际农产品市场产业生态,促进多级市场联通,提升农产品市场整体的广度、深度和运行效率,提升服务国家的农产品公共型供应链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