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动态

新时代“供销力量”的创新与转变

  • 时间:2025-07-18

  • 浏览:31

  • 来源: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任。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农服务宗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供销合作社力量。


“四个创新”

推进综合改革落地见效

近年来,通过改革发展,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政治上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组织上推进了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涉农资源“四个扎根”,在服务上实现了联农、带农、富农、治村“四个为农”,在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赢得了全省广大农民群众赞誉。

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近年来,湖北省社以“四个创新、十大工程”为总抓手,每年实施一个改革主题,推进综合改革落地见效。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4年,连续六个年度在全国综合业绩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引进了格林美、优合等一批国内头部企业。

以服务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2024 年土地全托管面积1580.83万亩,有力破解农村“土地碎片化、劳动力老龄化、作业个体化”难题。实施“村级综合服务社提质扩面工程”,打造村级便民综合服务品牌。围绕“农民办事不出村”,推进“五务合一”村级综合服务社提质升级。

以经营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搭建城乡供应链服务平台,重塑“五个产业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一是重塑农资链,探索“集采+直供+回收”联农带农模式。省市县按照4:2:4股权比例成立36家县域农资公司,帮助农民节约生产成本350元/吨。二是重塑粮油链,探索“三方持股+十服务”联农带农模式。在全省50个产粮大县成立由社有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持股的农服公司,帮助农民节本增收280元/亩。三是重塑日用品链,探索“互联网+集采集配+自有物流+社会物流”联农带农模式。在11个县建设27个县级仓,整合9大类274个品牌、203台配送车辆和2965个镇村网点。四是重塑棉品链,探索“一网+五服务”联农带农模式,积极与国内500多家大中型棉加工、纺织、贸易企业对接。五是重塑再生产业链,探索“两网融合”联农带农模式。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平台,成为省级“两新”回收指定平台。

以组织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实施“县级供销社振兴工程”“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全省60%县级社实现振兴,一批基层社恢复重建,一批薄弱与空白县级社摘下“三无”帽子。持续实施“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倍增工程”。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近万家,新增创建国家示范社、全国总社示范社、监测合格示范社数量均居全国供销系统前列。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省委、省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载体和综合平台。以社企、社资分开为方向,推动供销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分别设立理事会、监事会102个,95个市县成立社资委或社有资产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监管。出台《省属社企成长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推进社企改旧、扬长、育新“三个并重”。完成资产“建档立卡”,全省组织开展社有资产“大清查”,建“明白账”“放心账”。实施“社有企业成长工程”,培育社有企业1041家。

以“五个建社”为抓手,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推进供销合作社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政治建社、能力强社、文化兴社、作风实社、廉洁立社,加强干部队伍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行业信心进一步提振、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七个转变”

谱写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牢记使命担当,加快“七个转变”,努力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力量。

在践行合作社初心上,从过去偏重股东利润转向突出农民保收。按照80%农户入社标准,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万家以上,联结带动150万户农户。推行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金入市,构建“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供销合作社全托管+农户保底收益+村集体固定收益+农户二次返利分红+农户优先雇佣”利益分配机制。

在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上,从过去偏重省本级转向注重县以下基层。着眼缩小城乡差距,把供销合作社服务搬到离农民最近的地方,着力稳住县及县以下基本盘。推动湖北城乡供应链服务平台下沉到县以下;推进庄稼医院农技服务、农民培训、物流配送等服务下沉到县以下;每年拿出社有资产收益下沉到县以下;省社十一大集团项目落地到县以下,争取中国供销集团投资各市州全覆盖。

在供销合作社产业发展体系建设上,从过去偏重传统流通产业转向注重三产融合。建设“大茶商”“大粮商”等“九大商”骨干产地,布局一批现代化种植养殖骨干产地。培育“九大商”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带动茶叶、粮油、果蔬、水产品等龙头企业。运营好湖北供销精品馆,拓展用好“六网服务”。建设供销合作社区域性云仓。加快跨境电商建设。

在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上,从过去偏重量的扩张转向惠农便农服务质的提升。构建“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户”农资服务模式,确保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0%左右。构建“供销合作社+庄稼医院+新型家庭农场”农技服务模式,延伸农技服务链条。打造“三化”“五统”“十服务”社会化服务品牌。打造“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县域集采集配服务品牌。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改造升级。

在供销合作社流通体系建设上,从过去偏重农村一头转向注重“城乡统筹”。按照省“建”县“用”,推进城乡供应链平台在全省各县市实现全覆盖。锚定“农民增收、市场保供”目标,以搭建供应链为切口,围绕五个产业“建链”,依托省级龙头“引链”,聚焦本地企业“入链”,用“三链”机制“组链”,引导当地“用链”,推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农民的平台、供应链的平台、城乡一体化的平台,切实为农民降本增效。

在供销合作社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上,从过去偏重“我” 转向注重“我们”。推进“村社共建”“五务合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委会提供经营场地,供销合作社负责经营,按照利润分红。推进“两网融合”,新建改建一批区域性生活垃圾分拣加工中心、乡镇转运集散中心、村级分类回收点。

在供销合作社服务国家战略上,从过去偏重发展转向统筹发展和安全。担当保供稳价“国家队”职责,承担保障全省重要战略物资职能,彰显供销合作社机构价值和改革成色。做好国家、省、市级农资储备;建好沿江三大国家供销粮油储备基地;建好长江流域湖北棉花储备中心;做好国家支边黑茶储备;做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做实脱贫县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保障。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