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北戴河村,艺术民宿错落于绿树间,青石板路上游客往来不息。近日,村委会旁的河北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里,沧州旱碱麦面粉、张家口藜麦等特产展台前围满了挑选的游客;隔壁的供销惠民服务社里,村民正在选购日用品;不远处的供销便民大食堂里,游客和村民同坐一桌,享用午餐……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都源于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北戴河村携手开展的“村社共建”。
作为全国文明村,北戴河村以艺术文化为特色,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访。但长期以来,村内部分宅基地、集体用房处于闲置或低效运营状态,“人气旺、收益薄”成为发展痛点。而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制度同源、属性相通”,既有深厚农村根基,又有市场运营经验。这样的“供需对接”,让“村社共建”水到渠成。
“供销合作社出资金、出经验,村集体出资产、出场地,双方优势互补,正好能破解资产闲置难题。”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处二级调研员庞晓丽说。
围绕盘活闲置资源,一系列精准项目陆续落地。两处闲置宅基地上,700平方米的河北供销土特产展销中心拔地而起,10个主题展区陈列着580余种特色产品,从非遗美食到小众农产品,成为游客触摸河北风味的窗口。闲置老院子改造成供销便民大食堂,旺季接待民宿游客和旅行团,淡季为村民提供平价餐食。70平方米的低效集体资产升级为供销惠民服务社,1300余种日用品涵盖生活所需,通过供销合作社集采集配模式,价格比市场价低约15%。70亩闲置土地上,河北供销九良农场建成智能温室与日光温室,年产鱼、菜、菌菇40余种。6台智能自贩机分布在村口、民宿区,24小时提供商品服务,被村民称为“不打烊的供销合作社”。
今年初,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直属四大集团出资500万元成立省级运营公司,联合市、区社及村集体组建村级运营公司,通过专业运营架构,运营村集体资产,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截至目前,系列项目已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