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达州市供销社党建引领聚合力 村社共建促振兴

  • 时间:2025-09-01

  • 浏览:10

  • 来源:​达州市供销社

  • 作者:李天国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达州市供销社以基层党组织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坚持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发展思路,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供销社的网络优势、服务优势深度融合,推动基层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协同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联动、基层共治的良好格局。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村社共建“桥头堡”

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村社共建”的根本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供销社提质增效。一是建强组织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组织优势,坚持“支部建在基层社上”,在全市337个基层供销社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完善服务支撑网,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支持。二是引领人才振兴。选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骨干担任支部书记,推动村“两委”成员与基层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形成“党建+业务”双促双进的组织体系,激活村集体内生动力,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三是丰富活动载体。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供销社党员亮身份、为农服务作表率”活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供销社党建联动机制,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解决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等实际问题,确保党建引领作用贯穿村社共建全过程。累计开展结对帮扶、技术培训等活动70余场,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

二、深化产业合作,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推动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抱团发展,构建“共建共享”的产业生态。一是“三社”合作培育特色产业。立足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基层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合作模式,整合基层供销社的资金、渠道优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资源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力优势,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团结帮扶机制,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模式,发展特色产业3.2万亩,带动50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300元以上。二是共建综合服务社便民惠民。通过供销社出资源,村集体出场地,在行政村共建农村综合服务社287个,涵盖农资供应、日用品销售、农机租赁、快递收发、水电费代缴等十余项服务;以村委会和基层供销社为依托,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60万亩/年。三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依托供销社遍布城乡的网络体系,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线上对接“川供天下”“832平台”“天府乡村”等电商平台,线下通过珍硒农产品公司、巴山食荟农业发展公司等社属企业发展订单农业,2025年上半年助农增收超520万元。

三、参与基层共治,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发挥供销社服务网络优势,从民主治理、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切入,释放集体经济共建效能,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基层治理提升。一是构建依法管理机制。党支部引领基层供销社,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结构,实行“三会制度”,强化了组织民主,保障了成员权益,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法治管理的有效转型。二是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回收网络,回收废旧地膜、农药瓶、废旧家电等可利用资源。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回收点320个,年回收处理再生资源2.7万余吨,有效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三是助力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供销社农资供应职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农药,引导农民科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联合村集体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农村房前屋后杂物、沟渠垃圾,推动行政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