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达州市供销社:做强流通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 时间:2025-09-08

  • 浏览:

  • 来源:达州市供销社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达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市供销社”)聚焦农产品“卖难”问题,充分发挥经营服务网络优势,以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核心,通过强网络、搭平台、创品牌、促融合等举措,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5年1—8月,系统销售农产品20亿元,同比增长5.1%;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3亿元,同比增长8.2%;带动农户5万户,户均增收1500元。

织密服务网络,打通流通“最后一公里”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一是强化产地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12个,万源市供销社为破解高山露地蔬菜主产区仓储保险难题,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万源市高山蔬菜分拣中心,新增库容500吨,果蔬损耗率降低12个百分点。二是优化城乡配送体系。整合系统物流资源,升级改造县域集采集配中心7个,发展城乡高效配送线路12条,与5家快递企业建立合作,推动“供销物流”进村入户。三是提升基层服务功能。围绕区域中心镇,改造提升基层社和综合服务社132个,增设农产品收购、代销、信息发布等功能,打造集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搭建产销平台,促进农产品高效对接

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办好线下对接活动。牵头举办“供销企业产销对接会”“旧院黑鸡推介会”等产销对接活动5场次,邀请省内外批发市场、连锁商超、餐饮企业、机关单位采购商参会,累计签约6000余万元。立足秦巴山区富硒生态优势,依托“中欧班列”,开辟川茶中亚市场直通车,累计5批500余吨茶叶销往乌兹别克斯坦,交易额2000余万元。二是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依托832、“珍硒供销生鲜”平台,联合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业态,2025年1—8月,线上销售农产品1.6亿元,同比增长12%。三是发展订单农业模式。供销企业与20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中央厨房、学校食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订单农业合同(3.6万亩),涉及蔬菜、粮食、禽蛋等多个品类,稳定农民生产预期和收入。

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助力本地农产品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一是统一标准提品质。市供销社负责运营达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严格按照品牌化、标准化、可追溯的要求,对授权或加盟企业实施跟踪评价和动态管理,保障和维护“巴山食荟”的品牌公信力和质量安全。二是强化宣传树形象。举办“巴山食荟”文化节、摄影大赛、带货达人选拔赛等活动,通过线下线上推广引流,提升巴山食荟品牌影响力。组织品牌农产品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农博会”“浙江农博会”等各类大型展会10余次,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开展专题宣传18余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型,挖掘打造“巴山食荟”文旅系列产品,培育做大“后备箱经济”。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