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旧商场到商业地标
从闲置资产到服务平台
从单向售卖到双向流通
黑龙江汤原县供销合作社通过改造升级
资源盘活、渠道创新三条路径
用“小切口”写活了
乡村商贸的“大文章”
老商场焕新 乡镇里的“幸福消费圈” “以前逛商场得踩着砖头躲漏水,买件像样的衣服还得坐半小时车去县城。”香兰镇居民李女士的记忆里,镇中心那座老商场曾是“鸡肋般的存在”。这座运营多年的商场,随着设施老化逐渐显现出各种问题:屋顶渗水痕迹斑驳,排水管道时常堵塞,消防设施更是早已不符合安全标准等,顾客越来越少,商户也陆续撤离,最终只剩几个摊位勉强维持。 转机出现在2024年。汤原县供销合作社以香兰供销合作社为试点,在汤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争取到169万元县域商贸流通示范县专项资金,2024年9月老商场改造工程启动,仅三个月时间商贸中心完成了全面翻新。2025年1月,改造后的商贸中心正式营业,不仅硬件得到升级,经营业态也更加丰富多元。23个精品商铺和75个摊位吸引了众多商户入驻,经营范围涵盖家电、服装、百货等多个品类。 新商贸中心开业当天,商户刘大姐就带着自家服装入驻了精品商铺。“第一天就卖了以前一周的量。”她指着挂满货架的衣物介绍,现在商场里家电、百货一应俱全,顾客逛累了还能在休息区歇脚,不少周边村屯的人都特意赶来购物。带着孩子购物的李女士开心地说:“以前买家电得跑县城,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购齐,还能享受贴心的售后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闲置焕活 老资产变身“民生服务站” 老商场的重生只是开端。汤原县社深知:盘活闲置资源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县社创新合作模式,与哈尔滨国鑫供销生鲜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将沉睡资产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强劲动力,打开了乡村商业发展的新大门,激发出资源整合在乡村振兴中的无限可能。 走进供家家生活超市,整洁明亮的购物环境温馨舒适。蔬菜区里,新鲜的蔬菜整齐摆放;水果区中,阵阵果香扑鼻而来;粮油区内,各类米面油有序陈列。居民赵大爷推着满载商品的购物车,满脸笑意地说:“这里东西又好又便宜,品种还齐全,我现在天天来采购!” “供销合作社+企业”的联营模式,不仅让闲置资产重焕生机,更形成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随着超市开业,周边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小吃店、文具店等商户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紧邻超市入口经营小吃摊的孙老板深有感触:“营业额翻了好几倍,多亏了超市带来的旺盛人气!” 如今,供家家生活超市已发展成为汤原县西部规模最大的商贸综合体,辐射周边20公里范围,为4万余名城乡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双向流通 小专线串起“城乡经济链” 在发展中,汤原县社发现了新问题:偏远村屯的村民仍“购物难”,而村里的优质农产品也很难及时运出去。“有的村屯离镇里十几公里,老人买袋米面得扛着走几里地;地里的黏玉米熟了,村民想卖却找不到销路。”汤原县香兰供销合作社主任尹长贵的调研笔记里,记满了村民的期盼。为破解这一困局,香兰供销合作社“乡村配送专线”应时而生。 清晨7时许,满载着百货、米面油的配送车准时从香兰镇出发,沿着蜿蜒的村道驶向分布在乡间的各个供销网点。“我们坚持以进货价将商品配送到村,就是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买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优质商品。目前,‘乡村配送专线’已覆盖10个村屯,惠及2000余农户。村民想要的商品提前一天报给网点,第二天就能收到,而且和镇里一个价。”尹长贵指着配送清单说,“我们不赚差价。” 这条配送专线,未来将打造成双向流通的“城乡动脉”。每日下午配送车从村屯返回时,车厢里将装满村民自家种的大米、蔬菜、土鸡蛋,这些带着“泥土香”的农产品,也将直接进入香兰镇商贸中心的生鲜区和“供家家生活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