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川北,稻谷金黄。秋日阳光下,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高池村的稻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稻谷。村供销社主任缑伟然在田埂上盘算着今年的收获:“光是农机服务就收入2.5万元,配送农资500多吨,社员人均还能分红400多元。”这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了这个山区县供销体系焕发的新活力。
“全科服务”破解“三农”难题
早在2018年,高池村在“三社融合”探索中成立了新型供销社。这个起初只有4.35万元入股资金的服务组织,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我们就像村里的‘全科医生’。”一位工作人员形象地比喻,“从种子下地到粮食收储,从农技指导到产品销售,农民的需求在这里都能找到解决方案。”目前,该供销社整合各类农机11台,累计开展耕、种、防、收等农业社会化服务2.5万亩次,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让农业生产实现了质的飞跃。
“小平台”撬动“大市场”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基层供销组织展现出的市场敏锐度。他们主动对接“天府粮仓”白酒销售网络,实现盈利1.5万元;开垦80多亩撂荒地建设供销产业园,年租金收入1.5万元;定期举办“供销集市”,将土鸡蛋、手工面、金银花等农特产品销往各地,累计销售额达6万元。
在与台沃集团、邦力达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中,供销社创新“企业+供销社+群众”模式,源头直供农资500多吨,既保障了质量,又为农民节约了成本。
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今年3月的一场分红大会,让社员缑安虎至今难忘:“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股,没想到真分到了1000多元!”这笔实实在在的分红,让村民们看到了供销社改革的成效。
改革还吸引了人才的回归。通过微信群、老乡群等渠道,一批热爱农村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加入供销队伍。县社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常态化培训,与企业合作开设“供销大课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剑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监事会主任邓思举表示,高池村的探索是全县深化供销改革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将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在“深度融合”上做文章,在“示范引领”上求突破,让供销社真正成为服务农民、带动产业的桥梁纽带。
从传统农资经销到全程社会化服务,从单一商品流通到多元产业经营,剑阁县供销系统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为新时代山区县城的供销改革提供着鲜活样本。(贾海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