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绵阳市供销社紧紧围绕全国总社、省社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积极参与“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开展试点、分类指导”的思路推进各项工作,全系统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助农持续增收,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新网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收到实效。
一、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
(一)经营指标:1-6月,全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值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其中:农资销售2.8亿元,同比增长17.9%,助农创收7亿元,完成政府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70%;实现汇总利润1064万元,同比增长108%。
(二)发展指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3%;新建、改造各类经营服务网点247个,其中庄稼医院38个,社区综合服务社38个,农产品购销网点65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80个,分别是年度目标任务的152%、127%、217%、320%;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其中参控股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0%;改造重组社有企业3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0%;成功申报“全国总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
(三)试点工作:北川县社积极开展“全省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工作,已组建商贸经营控股企业1个,争取县政府出台支持三大体系建设的文件和财政启动资金10 万元,政府无偿提供特色农产品经营门面300平方米,建设农产品购销网点6个,在九环旅游线上开设300平方米的“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厅”。安县认真推进“省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推进县”工作,在全县新农村示范片的4个乡镇、8个重点村建立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20个、回收站1个。
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和成效十分显著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坚持市社领导和科室定点联系县市区社和市属企事业制度,经常深入对口联系单位调研指导,督促落实。二是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市社通过争取将重要涉农发展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并将各项重要指标进行加码分解,与各县市区社和市属企事业单位签订综合业绩考核目标责任书。三是通过召开系统工作会,业务专题会、培训会、现场会等形式,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典型经验和工作亮点进行总结推广。四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绵阳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绵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全系统的亮点、典型和服务三农工作加强宣传造势,扩大社会影响,塑造良好形象。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市供销社区分各地实际情况,推行分类指导,要求各县市区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打造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系统的工作亮点。一是游仙要打造“全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亮点;二是安县要打造“全省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亮点;三是北川要出色完成“全省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工作;四是江油要打造“全市盘活社有资产,推行企业集团化经营”亮点;五是梓潼要打造“全国百强基层社”;六是盐亭要打造“全市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增强联社实力”亮点;七是三台要打造“全省引领专合组织发展”工作亮点;八是平武要打造“全市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山区供销社”亮点;九是涪城要打造“全市报废汽车和二手车经营”亮点。目前,各地按照市社部署,特色亮点工作得到强力推进并卓有成效。
(三)积极做好发展规划。
一是编制以“新网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社有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行业协会发展等七个专项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绵阳市供销社“十二五”重点工作专项规划》;二是调整完善《绵阳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2-2015)》;三是编制《绵阳市供销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绵阳市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2012-2015)》。
(四)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1.狠抓项目库建设。按照总社、省社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市供销社精心组织、强化指导、突出重点、确保质量,在规定时间内将全系统首批项目申报进入总社项目库。首批申报入库的项目共21个,投资总额29725万元,建设规模108.3万平方米。其中:“农综开发”项目10个、“新网工程”项目11个。
2.全力保障项目实施。专门制订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将年度投资目标任务进行逐月分解,明确相关责任人,确保项目快速有序推进。重点推进剑南食品商贸城、天泰果品配送中心和农资批发市场三大市级重点项目和四川绵阳高级技工学校的新校区以及涪城生源报废汽车拆解中心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剑南食品商贸城、天泰果品配送中心已开工,农资批发市场仍在争取项目用地。 1-6月,全系统完成投资1.3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33%。
3、做好项目申报验收。一是积极申报2013年农综项目。按照项目申报指南,认真筛选,精心指导,组织申报了三台县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新建项目和北川羌族自治县40万只商品獭兔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并通过省供销社、省农发办初选。二是积极指导省市项目验收工作。根据省社安排,市县供销、农发办协同指导,“安县80万只青年鸡育雏养殖新建”的2011年度农综项目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并获优等项目评价。三是协助游仙合鑫商贸有限公司完善新建农资配送中心配套设施和申报资料,通过市商务局、财政局验收。
(五)健全完善服务体系
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逐步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抢抓国家高度重视和绵阳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再生资源试点及创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城市的契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在去年投入196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又投入1020余万元,用于回收网络和县级交易中心建设。
市供销社与市生源物资回收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南鑫二手车市场在3月份建成投入营运,呈现良好经营态势。安县供销社认真履行“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推进县”职责,充分发挥县日杂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龙头作用,按照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规范标准,在全县新农村示范片建立农村可利用垃圾固定或流动回收网点,基础设施达到 “三有”,经营活动做到“三承诺,七统一”。
1-6月,全系统新组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个,新建改造再生资源回收站点80个,落实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用地两宗40亩,培训农村保洁和回收人员387名,建立宣传栏22个,印发各种培训资料、宣传册24000份,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万元,实现再生资源收购额7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8%。南鑫二手车交易市场开业3个多月,交易二手车2500余辆,实现交易额7000多万元,市场份额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
2.畅通渠道,产销对接,保障供给,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和全国总社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精神,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了“直供直销、集中展销、市场集散、加工带动”等4种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全系统农产品购销业务快速增长,保障了城乡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北川县供销社作为全省三十个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行动快,力度大,成效明显。三台县曹氏酱腌菜公司积极发展商品基地,开展蔬菜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流通,切实助农增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平武县供销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目前基地面积达到2.5万亩,比去年增加5000亩,今年可望为农创收2500万元以上。
1-6月,全系统新发展农产品经营企业2个,新建改造农产品经营网点65个,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用地两宗111亩,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0万元,实现农产品收购额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6%。
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农服务功能和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改造和新建并举,引导各县市区加强村级社区综合社建设,调整庄稼医院向镇乡布局,举办全市第七期近50人的庄稼医生培训,支持游仙供销社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市标杆。1-6月,全系统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建改造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各38个,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引领提升专合组织。
以参资入股为主体形式,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示范社建设活动;积极组织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稳定价格和市场供应;积极发展与系统业务相关的行业协会。1-6月,全系统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其中供销社参控股6个;成功申报北川星禹兔业专业合作社为全国总社示范社。市供销社与绵阳天泰实业公司、绵阳市农资行业协会、市果品行业协会、三台县供销社、市仙联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绵阳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七)全力保障农资供应。
全系统按照“质量好、供应足、价格稳、服务强”的要求,把保障春耕农资市场供应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进入供销社网络,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二是加强仓储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延伸和完善农资销售终端,提高农资配送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分级农资储备制度,有效保障农业生产需要。全市春耕农资商品供应数量充裕、品种齐全、价格平稳、市场有序、质量安全、服务周到。
1-6月,全系统组织销售各类化肥约10.8万吨,因全市需求总量减少,同比下降6.9%,农药2589吨,同比上升21.1%;落实2012年度11300吨化肥及60万元农药的市级储备任务。
(八)全面加强安全稳定。
与政府工作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与群访代表和改制企业艰难沟通,农资、日杂、车队、回收4户企业已拿出处置方案并多次征求意见,花园公司上访代表对资产审计问题分歧较大,尚不具备协商处置方案的条件;成功防范一次进京超级上访事件;飞龙股份公司遗留问题处理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可望近期开展股本金清退。
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健全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认真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活动,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抓好食品、农资、烟花爆竹等商品质量安全和学校、市场、车辆、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杜绝了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责任事故。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心工作推进缓慢。由于缺乏政策支撑、工作手段和资金投入,加之上下内外对供销工作认识程度不足,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中心工作推进速度、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项目争取、实施难度大。全系统企业、专合社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网络基础差,联社参资入股企业少、比例小,难以达到项目的准入条件,争取各类项目难度大;项目争取后用地落实难,实施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制约。
三是人才、人力资源匮乏。联社干部职工编制少且严重老化,系统指导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大部份企业效益低、职工收低,难以吸引、留住人才,专合社管理运行还不规范,成为制约着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查漏补缺,增添措施,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以“拓展延伸、提档升级、完善机制”为主题,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强化经营网络服务功能,圆满实现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推进县”和“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县”任务。
三是按照规划,继续推进庄稼医院和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及项目申报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剑南食品商贸城、涪城区天泰果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协调落实绵阳市农资批发市场项目用地。
五是加快完成“市农合联”的注册登记和挂牌成立并进入实施运作。
六是全力化解、处置市属改制企业群体上访矛盾,坚决防范到省进京超级上访事件,配合做好飞龙股份公司股本金清退工作,确保一方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