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内江市供销社2013年全市大春化肥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

  • 时间:2013-02-19

  • 浏览:744

  • 来源:

  • 作者:综合业务处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编者按:近几年来,全省供销社系统积极发挥农资流通主导力量作用农资市场占用率保持70%以上,大力推进连锁配送经营,有效提高了农资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进入供销社网络,保证了现代农业生产需要,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2013年春耕临近,内江市供销社高度重视春耕资采购、调运、储备和供应工作。现将他们加强领导,科学研判,积极应对切实做好2013年春耕供应工作的一篇市场分析报告摘登,供参考。  

                      综合业务处  

                       2013219  

  

内江市供销社2013年全市大春化肥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  

  

近日,内江市供销社组织各县(区)供销社分管主任、业务科长和市、县(区)农资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对当前的化肥供求形势和大春化肥市场走势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保证农资供应和稳定市场的对策和建议,内江市供销社就当前大春生产农资供应作了安排和布置。  

一、 今年大春化肥市场的供求特点  

(一)需求保持平稳从全国化肥市场看,上半年产销基本平衡,从我市化肥需求情况看,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及配套措施的落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近年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下滑,加之部分地方又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导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的萎缩,抵消了春耕对化肥的需求增长。预计全市大春生产化肥需求量保持平稳,与去年同期持平。  

(二)销售旺季推迟全市受去年冬旱天气的影响,用肥高峰推迟。据了解,往年立春前的销售量要占整个大春用肥量的50--60%,今年的销售量只有20%—30%。多数农民不愿意储肥,需要用肥时才购买。随着天气转暖,预计3月份开始,将迎来购肥、用肥高峰,尤其是3月份销量将增大,大春总量将达到全年需求量的70%。  

(三)市场供应充足全市供销社农资企业抓住去年底化肥货源充足的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全力组织货源,并陆续入库。截止2012年12月底,全市供销社农资企业已组织入库各种化肥7.2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2.9%,为大春生产备足了品种齐全、适应需求的优质化肥。  

(四)复合肥占比大增。随着近年全市供销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庄稼医院”。“庄稼医院”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让农民逐步接受科学合理用肥的理念,加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大,刺激了复合肥需求量的增加,全市复合肥储备、供应量逐年增长,2012年12月底,全市系统复合肥库存2.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6.8%。  

(五)价格稳中持平。去年,国家上调能源价格,天然气、电价、油价的上涨加上人工费上涨,直接推高了化肥出厂价和运价。从去年到今年1月,化肥价格一直在高位平稳运行,尿素零售价2500/吨,复合肥零售价1600/吨,碳铵、磷肥零售价680元/吨。总的看来,尿素、复合肥与同期基本持平,碳铵和磷肥比去年同期略降3-10%。如果近期内没有大的政策调整,预计今年大春化肥市场价格出现暴涨或暴跌的可能性较小。  

二、供销社做好大春化肥供应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认真研究和分析农资市场形势,全力抓好大春化肥供应组织工作。今年化肥市场形势较好,价格较平稳,全市供销社和农资企业提早、主动采取措施,安排旺季供应工作。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深入基层和农户,摸清实际情况,预测需求总量和品种,确保供应化肥适销对路;二是做好工作安排和应急预案,提前衔接货源,在保持必要库存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以销定购,快进快出,避免积压,对化肥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做好应急处置预案,把风险降至最低;三是根据当地农资需求特点和区域需求欲望,合理布局化肥供应网点和临时供应点。  

(二)认真抓好市、县两级化肥农药储备管理,确保政府有限的储备农资用在关键时刻。今年,市、县两级化肥储备任务是尿素6600吨、碳铵12900吨、复合肥16500吨,共计3.6万吨;农药储备560吨,由市、县(区)两级农资企业承储。各级供销社和承储企业切实履行职责,把管好、用好储备化肥农药作为支援农业生产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确保储备化肥农药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符合储备要求,在完成政府下达的3.6万吨化肥储备任务的同时,增加了3.67万吨的商业储备。严格动销程序,储备期满或因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需动销储备化肥,由承储企业向当地政府化肥储备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投放市场。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保持化肥市场平稳运行各级供销社及农资企业作为化肥流通市场的重要力量,正密切关注化肥市场变化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发挥化肥流通主渠道作用,稳定市场,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不明码标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化肥市场正常秩序  

(四)创新服务方式,多种形式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各级供销社和农资企业利用“庄稼医院”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活动,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一是指导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帮助农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二是普及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三是开展优质服务,提高为农服务质量。坚持开展送货到户、技术服务到户、质量承诺到户的“三到户”活动和让农民使用放心化肥、放心农药的“两放心”活动,增添便民措施,减轻农民购肥负担和不必要的支出。  

(五)加强市场监测,整顿和规范化肥市场秩序各级供销社加强了对本辖区化肥市场的监测,尤其对化肥库存、销售、价格等情况加强日常监测,随时掌握需求动向,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和报告。同时,经营企业发挥对化肥市场情况熟悉、信息灵敏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保障大春化肥市场供应的几点建议  

提高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肥的施用量,而大春生产化肥的施用量要占全年化肥施用量的60—70%。因此,保障大春化肥市场的有效供应,对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至关重要,建议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大春生产、维护化肥市场秩序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舆论宣传,重树市场信心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为繁荣农村市场、稳定化肥市场提振了信心。各部门应加强国家惠农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用好用足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资部门要对农民宣传解释当前化肥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原因,不要等待观望,“农时不等人”,切莫错过粮食等大宗农作物需肥的最佳时机,影响收成。  

(二)加大化肥淡季储备力度,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市政府的化肥储备量已增加至3.6万吨,占全市需求总量的13%、大春需求量的16%。化肥储备量的逐年增加,在调剂市场、平抑价格、抗灾救灾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调控力度还不够大。建议逐年增加储备量。  

(三)金融部门要支持农资企业,做好农资供应。据调查,当前我市农资经营企业在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承担政府农资储备的企业资金主要靠民间融资和上下级拆借来完成,平均利率达到1.22%,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增加了经营成本。建议金融部门加大对涉农企业的资金借贷支持,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四)加强化肥市场监管,打击非法经营。鉴于化肥经营已放开,市场上各种制假、售假、非法经营行为极有可能死灰复燃,因此,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化肥市场监管,把监管的重点放在乡镇、村零售网点,重点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EndFragment-->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