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绵阳市2013年上半年工作成效显著

  • 时间:2013-07-02

  • 浏览:

  • 来源:绵阳市社

  • 作者:刘云亮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2013年上半年,绵阳市供销社系统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总社、省社的总体要求,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抢抓机遇,增强自信,提神鼓劲,加快打造全新供销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成效。

一、主要职责任务指标完成良好

1-6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80%;实现助农创收7.8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全年任务65%;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完成年度任务50%; 实现社会贡献总额400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66%;改造新建庄稼医院94个、社区综合服务社87个、农产品购销网点60个、农资监测点60个,分别是年度任务的268%、218%、120%、6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人,完成年度任务67%。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二、重点特色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一)抓“一号工程”,强化引领带动和联合合作。

市供销社把办好“市农合联”、成立“绵州九宝”协会、建成“绵阳特色农产品精品一条街”确定为“一号工程”。上半年,市农合联组织全市蔬菜行业业务对接会和庄稼医生培训,建立会员信息沟通平台,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会员项目申报和储备,成立市农合联“绵州九宝”分会,推进“绵州九宝”商标使用管理工作,不断发展新会员,目前团体会员有117名、个人会员有56名。

(二)抓供应服务,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

全市供销社和农资企业提早、主动采取措施,安排旺季供应工作,切实做到“四保一提高”(保数量足、保质量优、保品种齐、保价格稳、提高服务水平);市、县两级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落实11800吨化肥(市级5000吨、江油6800吨)、70万元农药救灾应急储备,保障春耕生产需求,确保全市旱灾之年不减产。

深入推进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提升农资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资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连锁配送率,提升对终端网络的控制力。在原有4个市级、2个省级常年监测点基础上,规划建设60个农资市场动态监测点,扩大监测区域和内容,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并报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监测监管,保障市场稳定。配合质监、工商、农业等相关部门,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树立供销社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抓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加快推动直供直销并探索发展网上交易,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升产销对接效率,全面完成省社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县工作。

北川县社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社网上验收并探索发展网上交易;省、市重点工程--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已完成可售房源招商90%,年底前将投入营运,力争成为全省知名农产品市场;梓潼许州、黎雅基层社改造建设的农贸市场进展顺利,县城地方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完成前期筹备工作。

上半年,全系统新组建农产品企业1个,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2个,农产品配送中心2个,农产品购销网点60个,其中直供直销点30 个,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1亿元,同比增长16.9%。

(四)抓回收利用,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巩固前两年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积极指导游仙做好2013年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普及县工作,强力推动全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认真做好绵阳全国第三批再生资源试点赋予的规范化回收网点建设和绵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进一步拓展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

市宝源公司、游仙、安县、涪城、北川县社完成200个规范化网点建设;安县全面完成全省重点推进县工作;涪城生源物资回收公司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工程主体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截止6月底,全市系统收购再生资源0.8亿元、同比增长21.1%。

(五)抓改造新建,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通过提升专合社档次,加大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网络建设,推动基层供销社资产改造,逐步恢复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梓潼基层社改造和平武、游仙组建基层企业以及安县专合社代行基层社功能三种形式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市系统申报省级示范社3个,总社示范社2个。三台县社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个专合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同时成立全市第1家防治病虫害的专业合作社。

(六)抓项目投资,助推新农村成片建设。

坚持项目培育、储备、申报工作机制,及时完善各级各部门项目库建设。按照全市建成新农村综合体、新农村示范片、新村聚居点和扶贫新村规划以及2013年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中供销社工作责任分工的要求,各级供销社整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政策、项目支持和各类经营服务网络与上述四项建设紧密结合,集中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网点。北川、平武县社已申报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项目,将当前推进的农产品流通网点、社区综合服务社和庄稼医院建设力争打造成扶贫新村建设的亮点。

(七)抓分类指导,因此制宜打造特色亮点工作。

各地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亮点,推进了五大亮点工作。即:游仙区社“新网工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市标杆;三台县社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全市甚至全省出经验;梓潼县社打造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在3至5年建成全国百强基层社;江油供销集团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起好示范带动作用;北川以“大北川大供销”的方向加快发展,在推进高山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抓出成效。

江油市供销社企业集团分别入股文广果蔬业有限公司33.7%、翔风科技有限公司26.8%,壮大供销社企业集团经营实力,培育了供销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抓作风转变,强化联系服务。

充分利用会议和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和精读经典书籍;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在绵阳电视台作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承诺,同时做好绵阳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工作。

党组成员到联系社区、“挂包帮”联系村开展宣讲活动和“双报到”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九)抓主题教育,谱写中国梦供销篇章。

作为市委“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确定的5个重点联系单位之一,市供销社把“中国梦·绵阳篇章”和“中国梦·供销篇章”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活动,得到市委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一是领导带头,精心组织策划,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注入正能量;二是组织开展“五个一”、“六小一送”、“三办三文三制”、“六个一”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了凝聚力,提升了精气神;三是紧密联系实际,与中心工作结合,强力推进改革发展。

(十)抓安全稳定,保障平安和谐。

在政府工作组及相关部门的强力配合支持下,对日杂站少反映资产问题的处置取得进展;及时防范相关企业上访代表群体上访事件;日杂、花园查增资产的处置得到推进;飞龙股份公司股本金清退基本扫尾。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加强安全检查指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督促整改落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履行对企业的安生生产标准化创建的告知责任。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紧紧围绕今年工作目标,加强指导,强化措施,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绩效任务指标。

(二)加强货源储备、供应和市场监督,确保小春生产用肥,协助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行为。

(三)狠抓农副产品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

(四)加大开放办社力度,重组改造基层供销社;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

(五)启动“一条街”建设工作;督促、指导三台、梓潼组建“农合联”县级分会,加快推进“一号工程”。

(六)全力化解、处置市属企业群体上访矛盾,坚决防范到省进京超级上访事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和稳定。

(七)继续抓好“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