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乐山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以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体制为重点,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一)创新经营,推进社有经济加快发展
社有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决定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针对全市系统基础差、底子薄,社有经济孱弱,发展质量不高的实际,为开阔眼界、借鉴经验,组织市县联社机关干部和直属企业负责人,先后到南充、广元、绵阳等地学习揣摩,求取真经,结合乐山的实际,探求社有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坚持“围绕项目办企业、办好项目促发展”的方针,重组了一批控股、相对控股的公司,参股发展了一批专合龙头,积极承办项目,经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摆脱了社有企业“收租子、守摊子、混日子”的局面。夹江县社控股的新网农资公司,今年在眉山征地80亩,投资8000万元,新建年产1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的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依托社有企业,培育、打造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农资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系统等重大项目。井研县社相对控股的绿源果蔬公司,投资6650万元,新建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果蔬生产线和冷链物流系统,建成后可从根本上解决井研县及周边地区的果蔬卖难问题。参股的专合龙头,立足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金口河区社参股的板厂坪天麻合作社,承办农综项目,建设优质野生乌天麻种苗繁育基地,带动10万㎡种植,年产值2000万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凉山区“林下经济”,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创新服务,推进基层社恢复发展
基层社是体现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带动力量的主阵地。按照总社精神和省社部署,2013年,全市系统积极摸索新建和改造基层社的路子。改制后残存的基层社,充分挖掘潜力,开办庄稼医院、便民超市,领办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恢复经营服务功能。五通桥区金粟供销社,在新农村示范片刘家山村,领办茶叶、枇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社区综合服务社,服务内容覆盖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方面。市社把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作为基层社组织创新的重要途径,年初确定目标,及时分解下达,围绕强力打造一批供销社参股的管理规范、机制健全、经营顺畅、效益良好的专合龙头,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目前,全市系统参股的、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专合龙头40个。年内,沙湾区范店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犍为县兴达茉莉花专业合作社、夹江县甘江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被总社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中区社参股新办的天人牧业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16户,正在加快建设200亩标准化智能繁育场,投产后年产二杂母猪1万头,绿色商品猪2.5万头,销售收入300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可望达到3万元。市县两级凝聚力量,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通过大力开办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领办(兴办)专业合作社,以及打造村级综合服务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市系统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经营网络逐步恢复,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三)创新体制,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
科学的管理体制是供销合作事业永续发展的保证。乐山市供销社始终把统筹协调作为供销社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外塑形象、争地位,内抓管理、强执行。在机构设置上,经多方努力,峨眉山市逐步恢复了供销社组织机构,乐山市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及时成立了区供销社,市县供销社得以全面恢复强化。在工作推进上,主动把供销社业务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协调一致,在主干道上彰显供销社的作用。全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纳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统筹安排;犍为、沐川、井研、夹江、马边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纳入对乡镇的目标管理。在社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上,拓展与国资管理部门的新型合作关系,犍为和马边两社社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合作设立了供销社投资公司。在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上,以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为契机,强化执行能力,完善内控制度,优化目标管理,保障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