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药商要过来看川芎样品了,这些天,什邡市隐峰镇鑫和川芎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义将先前挑出的川芎样品堆放到药材仓库门口再次筛选。“这次药商指定要‘精品川芎’,所以给他们看的样品也得是最好的!”曹义一边说着,一边将认为不属于“精品”的扔到一旁。
“倒不是说这些就不好,其实药性都一样!只是‘精品川芎’个头更大、看起来更好看,一般用于礼盒包装,但价格也肯定要比我们‘统包’的贵些!”说起川芎,这个年龄40出头、却有着20年川芎种植经验的中年汉子头头是道:“这是很好的中药材,可治肿块、心胸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等等,现在好多药品里面都加有川芎!”
然而,若时间回溯到几年前,曹义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种川芎也能“时髦”地当上“股东”……
有了“合作社” 农民也能当“股东”
上世纪90年代,家住什邡市隐峰镇万和村的曹义租下20多亩地开始进行川芎种植。在种植户并不多的当时,种20多亩地川芎算得上镇里的“大户”之一。曹义发现,就算川芎价格随行就市不停变化,可平均下来每亩的经济收益,还是要比种植普通农作物至少多出1000多元!看着曹义和其他几个“川芎大户”种川芎赚了钱,镇里各村的农民也纷纷加入了种川芎的行列。
2011年,当地党委、政府找到曹义等几家川芎种植大户,建议他们成立川芎专业合作社。“啥子是‘合作社’哦?”“种川芎咋还要‘合作’哟?”当时一心埋头种植的曹义,对于“专业合作社”这个名词完全一头雾水,其他几家种植大户亦不能理解自己种川芎为何还要“合作”。听了镇领导和镇农办负责人的耐心解释后,他们自己也找来相关资料参考阅读,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而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也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
于是,曹义等几家种植大户欣然接受了提议,同时他们还发动其他种植户加入川芎专业合作社。在大家齐心努力下,2011年4月,一个名为“鑫和川芎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社员63人,颇有远见的曹义被大家推举为“理事长”。
合作社运行后,大家很快惊喜地发现,合作社不但能提供生产资料购买,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社员还能以“股东”身份,拿到按入股资金比例分配二次利润分红。
“社员以资金入股,非社员若愿意也可以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同时以‘流转土地’方式入股,也能拿到一笔固定的利润二次分红!”曹义说。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任务和举措的洪亮声音相继传来,这让当地已经尝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甜头”的社员和农民倍感振奋,也为“鑫和川芎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增添了一股强劲动力。
力求利益最大化 推进产品多样化
“如今,我们合作社有正式社员330名,以‘土地入股’的农户近800余户。”曹义兴奋地说:“2013年,我们合作社川芎种植面积共2000多亩,总产量达600多吨,这还不包括其他与我们签订收购合同散户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川芎一般在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茎,然后去掉泥土,除去茎叶,炕干,然后再打包装袋、进入仓库存储。“说起来是简单,但这过程却麻烦得很!”曹义说,由于目前他们合作社只有粗加工设备和能力,因此,很多程序都需要人力手工操作才行!“现在请这样一个劳动力,一天至少都要150到200元,而且肯定不是请几个人、花几天时间就能弄好的!”
在曹义心中早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搞一条从川芎出土、炕干到传统统一打包,或对川芎成品进行切片到完成礼品精包装“一条龙”的自动化生产线。这样的中药材生产线目前已经不少,但曹义通过市场观察发现专门针对川芎的似乎还没有。在与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商量后,农技人员认为此法可行,下一步他们就将进行具体研究开发,成功的话,他们还将申请专利。“这样将节省很大一笔成本,大家的‘利润’就能更高些,也算是紧紧跟上农业科技化的步伐嘛!更何况,川芎进入仓库存储到药材商来收购期间,杀虫、翻包等管理费用是必不可少的,能省一笔是一笔!”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曹义可谓是“精打细算”!
“川芎的叶尖一样是‘宝’!”曹义说,川芎叶尖具有降血脂、通气养颜、清热解毒的功效,经过检测,绝对可以当作菜肴食用!“其实早就有人把川芎叶尖当菜了,但正式把这个作为一种菜品推向市场的,至少在什邡我还没见到!”曹义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已经和什邡某大型超市达成协议,将川芎叶尖(菜)推进该超市卖场,这样他们产品实现多样化销售的同时,也能增加一笔销售收入。
“独木不成林!大家一起‘合作’,日子才能越来越‘滋润’嘛!”曹义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