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倒春寒”特殊气候和彭州、温江、山东、河南蔬菜同期上市以及外地客商 “扎营”压价等多重因素影响,什邡逐渐出现了“菜贱伤农”现象,为确保农民收益,逐步改变农产品“收成看天气,售价看行情”的产销状况,什邡市供销社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蔬菜“卖难”问题。
一、主要措施
1、着力推进“农超对接”。市供销社在马井、师古、洛水、隐峰、双盛等多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立农产品(蔬菜)营销专区,帮助商家与农户、蔬菜生产基地直接形成对接关系,既方便群众购物又为农产品的就近销售拓宽渠道。
2、农业、商务、供销等多部门联动,目前正在筹备冻库建设与收储工作,储备低价蔬菜待市场回暖后再行销售。
3、市供销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掌握市场信息优势,利用自身营销渠道,积极通过电话和网络平台对省内外农产品产销对接县市加强联系,建立购销网络。同时,发动当地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组织收购,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将蔬菜销往川内外各地市场。前段时间,洛水、湔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以前的盈余资本对蒜薹等蔬菜贴本进行收储和外销,打破外地客商对价格的垄断。
4、针对时有出现的柴油价格过高和柴油供应紧张造成的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市供销社积极协同发改、能源等部门,在农产品运输柴油供给、配套服务给予政策倾斜,为农产品外销打通道路。
二、取得的成效
1、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有效的应急机制正在探索形成,通过多种举措最大可能的解决农民“卖难”问题,挽回农民损失,保护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市供销社也在鼓励、引导、帮助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实力。
2、建立什邡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以及连锁便民店,宣传推广什邡农产品品牌。该中心目前已入驻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30余家,展示展销农业产品400余个,建立两家连锁便民店,入驻“卓君牌”食用菌、“下院牌”水果、“蓥中牌”、“红峡谷”“红云”绿茶、“但氏牌”系列食品等10余个本地品牌,中心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并常年接收外地订单。通过特色农产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打开了什邡农产品对外宣传销售的窗口,引导农产品提高质量水平和品牌效益,助推什邡农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