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绵阳市大春农资供应量足价稳质量优

  • 时间:2014-09-17

  • 浏览:178

  • 来源:绵阳市社

  • 作者:王太建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目前已值秋收时节,大春农资供应行将结束。纵观今年绵阳市大春农资供应,呈现量足价稳质量优、农业增产保丰收的态势。

  据供销部门统计和市场监测,在全国农资需求普遍疲软的形势下,全市供销社农资企业加大销售力度,充分满足市场需求。1—8月,共销售各类农资17.9万吨,其中:销售各类农药3831吨、农膜480吨、化肥17.5万吨,同比分别增加9.7%、15%以及下降4.6%。价格方面,总体来说呈现了相对稳定的态势。化肥零售均价除碳铵同比小幅上涨外,其他主要品种同比均下跌;农药主要品种零售均价同比普涨,农膜零售均价同比略有下跌。具体为:化肥中尿素1827元/吨、碳铵705元/吨、普钙635元/吨、25%复合肥1400元/吨、45%复合肥2900元/吨,比去年同期分别下跌6.8%、上涨5.2%、下跌2.3%、下跌11.1%、下跌5.7%;农药中多菌灵37.5元/千克、草甘膦42.5元/千克、敌敌畏33.5元/千克、百草枯30元/千克,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5.2%、10%、1.6%、6.1%。

  为扎实做好全年大春农资供应,有效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市供销社多措并举,确保了农业生产对农资的需求。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全年农资供应服务工作。年初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发文进行及时预测和统筹安排。二是认真开展农资技物供应服务。组织所属21个农资企业、16个配送中心及庄稼医院、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农资农家店等3000余个连锁网点在销售服务中,大力开展“两放心、三到户”、“农资科技下乡进村”等技物供应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农资物联网应用,多种形式打通农资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严格落实农资救灾应急储备。指导市农资公司、江油市供销社落实政府赋予的化肥、农药救灾应急储备,增强了防范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四是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净化农资市场。大力配合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农资市场整顿和农资打假,确保农资优质安全,保障了市场健康秩序和农民合法利益。五是强化动态监测,确保农资市场供应有序。充分利用供销系统健全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优势,依靠设在各县的农资价格监测点对全市的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市供销社网站、“新农通”等平台向社会发布农资信息,及时为全市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和有关部门及领导决策提供农资信息服务。

  根据当前国内外农资供销形势判断,未来农资市场在化肥方面依旧是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上涨有量的压制,下跌有生产成本、物价上涨、农业生产刚需的支撑,此种形势下在经历了上半年价格持续下跌后,下半年化肥价格将有所回升;农药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农膜价格长期保持稳定,未来变化微弱。同时,随着高效化肥需求不断加大,低值化肥使用的减少,专业化种植增多,在需求当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未来农资需求将呈现总量下降、需求多元的变化趋势。

  目前绵阳市仅仅建立了有限的市级化肥、农药救灾应急储备,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县淡季农资储备,政府对农资市场的调控和风险防范能力还比较薄弱。另外,农资经营放开后,各种良莠不齐的经营主体纷纷涌入,有的缺乏专业判断和职业操守,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发生侵害农户合法利益的行为。

  建议尽快建立完善市、县农资淡储制度及机制,切实增强政府调控农资市场的手段和能力;加强对供销社农资主渠道的培育和支持;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和农资商品质量监控力度,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