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平昌县供销社“五抓五强化”推进环境风貌建设

  • 时间:2015-12-14

  • 浏览:181

  • 来源:平昌县供销社

  • 作者:何秀平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2015年,平昌县供销社坚持属地治理与职能治理相结合,强化文明理念教育,加大投入,深入治理,严格监管,推动了行业风貌改造和形象建树。具体做到了五抓五强化。

  抓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针对系统环境面宽而分散、量多而老旧的现状,卫生死角多、难点多、治理难、维护难的特点,县社坚持强化组织机构,明确三级职能,加强责任管理,进一步理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关系和工作秩序。在组织机构上,层层建立组织机构,设置专室专人办公,对口组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在职能分工上,确定领导机构和办公室职能,明确领导分工。在责任管理上,落实“一把手”领导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经办人员具体责任,以企业环境规模确定治理力量,按办公、生产经营、生活、责任等区域,合理设置治理、管理人员,把治理监管任务落实到环境部位和人员,层层签订《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使每个保障部位有人治理、有人监管。今年,全系统环境治理和监管人员保持在100人以上,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组织和力量保障。

  抓百日行动,强化素养培育。按照城乡环境管理重点和难点,坚持在“元旦”和“春节”期间组织“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在行动中,以组织宣讲队、办板报、编印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环境综合治理“七进”主题活动、创卫生文明县城和新农村建设对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要求、城乡居民文明素养常识、环境治理及管理规范等内容,培育职工及全民环境文明意识,使大家明确单位、家庭、个人在环境治理中的义务和权利,动员职工及身边群体参与到环境治理、管护和监督中来;清理环境治理难点和重点,组织攻坚队伍,挂牌作战,以源头治理带动面上治理,彻底消除卫生隐患;针对环境易发多发部位,分析研判形成原因,总结防治规律,建立长效机制,永绝后患。

  抓模式完善,强化常态治理。坚持从系统环境现状和特点出发,进一步明确环境综合治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层层督导”原则,完善“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持续推进、动态监督”治理模式,坚持在常态治理和管护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综合治理方法和举措,以此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进一步完善环境隐患排查机制,坚持从定时检查、全天管护、群众反映中及时掌握环境问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防治方案,以实施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为切入点,对四大区域的治理推行难易搭配、划定范围、制定标准、责任包干的措施,由责任人定时治理,全天候管护;对面上治理实行统一方案、限定时间、全员突击、统一行动的方法,集中整治,实施“三化”改造,凸显行业特色;难点和突发环境问题推行专项行动,组织力量突击攻坚治理,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抓难点攻坚,强化风貌管理。加强行业管理,突破废旧物资二次污染难题。在系统内推行“七统一、一规范”经营模式,制定废旧产品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销售行为规范,充分挖掘行业管理潜能,加强污染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处理违规经营行为。同时,加大投入,以在重点区域增设回收点和贴近消费者收购的办法,降低废旧物资二次污染风险。全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在城乡新建固定回收点20多个和流动收购点30多个,缓解了环境治理压力。加强隐患防控,突破突发环境问题对社会的超时影响,对潜在的环境隐患,落实专人防控责任,及时发事,及时整治。今年投入5万多元,对新平街两处化粪池、排污沟进行加固加深治理;投入近2万元,对渭子溪岸边违规养猪场实施搬迁、污染沟道及河流清理等整治工程,保护了企业风貌,及时排除了对市民的危害。

  抓责任监督,强化目标考核。细化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制定标准,健全责任考评制度,整合监督机构,全面履行监督职能。坚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具体责任实行定时督导;对阶段重点治理目标、专项治理行动、攻坚行动的推进情况实行跟踪督导;对易发多发部位的卫生问题、难点卫生问题的防范、整改卫生问题实行重点督导。坚持在督导和考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在解决问题中追究责任、完善责任,推动行业风貌在环境责任治理中得到有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