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四川日报《崇州供销社“触电”回归本行卖农产品》

  • 时间:2016-04-26

  • 浏览:181

  • 来源:

  • 作者:川报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4月20日上午,崇州市供销联社主任万朝银接了个电话后,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成都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代表马上要到崇州,跟我们谈一下在崇州设立子公司的事情。”对这次谈话,他寄予了较大期望。“如果谈判成功,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物流体系,不再需要委托第三方,物流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对于自建物流的期待,源自去年初开始的转型。面对日渐热门的农村电子商务,崇州市供销联社也试图“分一杯羹”。

  转型压力下的决定

  崇州市供销联社做出“触电”决定,是在去年3月左右。“必须转型。”万朝银用这四个字,说起“触电”背后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系统在广大农村地位明显,农资化肥、日常用品的销售基本都由其主导。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供销系统的绝大部分业务都向市场开放,“日子变得不太好过。”万朝银以崇州市供销联社销售的化肥举例,过去完全垄断的市场,已经缩减到现在的40%左右。“取道农村电商,是有原因的。”万朝银认为,供销系统在农村扎根几十年,农村流通网络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基础不错。因此,去年3月,崇州市供销联社开始做农村电子商务,帮助合作社在网上销售农产品。

  而“触电试水”的结果,让万朝银喜出望外:最近,崇州市供销联社在当地化肥市场的占有率又提升到了70%左右。“这种合作起到了反哺作用,今年很多合作社都选择在供销的农资店购买化肥。”这个惊喜也坚定了供销联社继续转型的决心。

  促进农产品进城

  去年6月,崇州市供销联社开通运营了第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西蜀粮仓崇州味道”。

  农村电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目前,崇州市供销联社主要开展的业务,更多集中在推动农产品进城上。万朝银说,这其实有一点“回归本行”的味道在里面,“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农村土特产也是我们供销社收上来销售的,只不过市场经济后,这项功能就大大弱化了。”“卖出去”,崇州市供销联社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去年我们统一筛选、包装,推出‘稻香偶遇’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每斤能卖到6元,比市场价高出差不多一倍。”万朝银说,今年以来已经接到了1万多份大米订单。

  万朝银说,下一步,将会尝试更多的崇州本地特色农产品的“触电”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