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

绵阳市供销社主任岳正宴带队学习考察德阳农村专合组织建设工作

  • 时间:2014-12-15

  • 浏览:1229

  • 来源:绵阳市社

  • 作者:赖小蓉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12月10日—11日,绵阳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岳正宴带领梓潼县供销社主任冉伍生及市社办公室、综合业务科、财务科相关人员赴德阳供销社,学习考察农村专合组织建设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在德阳市供销社主任罗跃奎、中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勇的陪同下,岳正宴一行先后参观了中江县东东瓜蒌专业合作社、中江县仕兴养蜂专业合作社和中江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听取了德阳市供销社、中江县供销社关于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情况介绍,并详细了解了德阳市委、市政府,中江县委、县政府扶持发展专合社,供销社组织引领专合社发展等方面的经验。
  德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民专合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2003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中共德阳市委 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建设农民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实现形式;制订了相关支持扶持政策;明确了供销合作社是合作组织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机关。2008年、2011年,又分别出台《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供销合作社履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责成财政、工商、民政以及涉农部门切实为合作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提供支持。在德阳市供销社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下,德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和建设质量实现了飞跃,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600多个,拥有成员近68万人,资产总额近22亿元,各类优质种养殖基地186个,平均每年新增专业合作社近200个,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起到了“引农走联合、教农学技术、促农调结构、领农入市场、助农增收益”的作用。
  中江县委、县政府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德 阳三农工作的亮点。一是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建设十年规划》。二是资金支持。把省、市、县级“示范社”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典型,设立中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三是强化管理人才培训。整合县级各部门培训项目,组织农民专合组织负责人、财务、营销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和骨干社员进行培训。目前,全县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8个,入社入会的农户10万余户,入社入会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在座谈中,岳正宴表示:听了德阳市供销社、中江县政府和中江县社的情况介绍,实地参观了中江县东东瓜蒌专业合作社和中江县仕兴养蜂专业合作社,有三个方面的深切感受:一是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新常态下,供销社如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丘区农业大县如何发展供销事业?中江的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绵阳供销学习,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跨县跨区域做大做强农民专合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尤其值得三台、梓潼和盐亭供销社借鉴。二是德阳供销社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构建新的供销基层组织,符合供销事业发展趋势;通过跨区域同类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培育县域企业,符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值得绵阳供销学习,更值得深深思考。三是德阳市委、政府赋予供销社合作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德阳市供销社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党委、政府高度认可,体现了担当,值得敬佩和学习,也为绵阳供销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绵阳供销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发展规范农村专合组织,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方面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以此争得党委、政府对供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争率先在三台、梓潼取得突破,为全市供销引领、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