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完成改革硬任务。对标对表综合改革任务,列出清单,查漏补缺,持续抓好“三会”制度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三会”制度,加快基层社和社有企业改革步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强基固本,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加强阵地建设,改造经营服务场地,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以丹山基层社为主体,主动融入区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贫困村集体产业托管,托管柑橘产业服务面积450亩,为特色柑橘种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日杂公司为主体,积极融入佛山橘海园区建设,开展冷链物流果蔬经营,对本地农特产品进行包装、经营、销售,调配国、省内外名优农特产品,让供销社企业有作为、谋发展。
三是重点突破,倾力打造红薯产业园区。依托省农科院薯类团队技术支持,注重与全区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全区规划薯苗种植推广,大力开展红薯优良品种、专用品种的引进、示范及种苗培育等工作,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育苗基地及核心种植区规模。加大红薯销售推广力度,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和路径,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力争实现全年销售红薯2500吨。
四是扩大规模,农机服务提质升级。以农机专合社合作为依托,抓好农机服务,按照“企业有效益、组织者有利益、农民得实惠”的原则,以祥符基层社为主体,利用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项发展资金28万余元购买旋耕机、收割机等,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土地翻耕及水稻收割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