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供销社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抢抓川浙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坚持“三个三”工作机制发展蓝莓产业,全市规划种植蓝莓5万亩、建设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7个、组建蓝莓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目前,累计种植蓝莓1.5万亩、年产鲜果8000吨、产值5亿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突出三个统筹,引领蓝莓产业高标准建设
一是统筹协调。将蓝莓列入全市现代农业“9+3”产业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供销主抓、企业主营”,出台《达州市加快蓝莓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赋予各级供销社组织和社有企业在蓝莓产业发展中的牵头地位,明确由市供销社统揽蓝莓产业发展综合协调、规划实施、基地建设、督促检查等工作。二是统筹规划。按照“农文旅一根线、产加销一条龙”的整体思路,由市供销社牵头编制全市蓝莓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明确“5373”发展目标,做到路、地、水、电、气、网等生产生活要素多规合一,实现园区要什么、规划建什么,园区缺什么、部门帮什么。三是统筹实施。在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万源市等蓝莓产业重点县,建立起蓝莓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区(市、县)供销社为总调度单位,统筹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扶贫、交通等职能部门,推进蓝莓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打捆使用、硬件设施一体建设、文旅元素同步培育。同时,各级供销社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一手抓农民利益联结、一手抓专业人才引进,一手抓社有资金整合、一手抓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全市6500余户农民参与蓝莓种植,引进台湾省詹富翔教授团队和四川蓝之美公司技术团队加入蓝莓产业发展;整合1500万元社有资金投入蓝莓园区建设、7000余万元社会资本助力蓝莓产业发展。
二、着力三个融合,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试点“三社”融合。把蓝莓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示范点、创新供销体系的试验田,采取出资共建、品牌共创、利益共享,通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代持代管财政资金量化股权、土地保底收益、产值二次分红等方式,构筑供销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探索“三社”融合发展之路。万源市将1400万元川浙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万源市供销社代持股权,以每亩7000元量化入股蓝莓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供销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合社三方共赢。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充分发掘蓝莓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好、生态环境好、导流效果好”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业态,规划建设选种育种、精深加工、蓝莓小镇等板块,合理布局科普基地、康养中心、户外摄影等功能,依托供销系统电商渠道、扶贫产品销售平台和生鲜农产品采购平台,推进“三产”互融共促、同步发展。宣汉蓝莓谷正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加快建设乡村旅游步道、民宿木屋、儿童游乐园、恐龙园等景观;通川蓝莓主题公园科普体验馆、景观长廊、房车基地、蓝莓糕点DIY体验区等已建成投运;达川区蓝莓现代产业园已完成可研、规划、立项、选址、业主注册等工作,致力打造集蓝莓种植、育苗、加工、康养、休闲旅游和特色小镇等于一体的蓝莓现代产业园。三是促进“三方”融合。将供销组织体系融入蓝莓产业发展链条,在蓝莓基地领办劳务合作社,解决临时性用工紧缺问题;建设为农服务中心,提供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农化服务;设置农村电商站点,助销各类蓝莓产品;建设产地气调保鲜设施,助力蓝莓鲜果错季销售;指导品牌建设和“四川扶贫”商标申报,提高蓝莓产业附加值。发挥供销社“双线运行”的制度优势,将蓝莓产业基地融入示范园区创建,大力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盯蓝莓产业链招商引智,引进蓝莓种植加工企业和产品研发人才,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立足三个带动,实现蓝莓产业高效益增收
一是以蓝莓为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一方面,向上发展育苗基地,开展新品种研发;横向布局采摘、旅游、摄影、民宿、餐饮等业态;向下开发果、酱、饮、糕、保、药等系列产品,提升蓝莓全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依托蓝莓全产业链,探索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机制,示范带动青花椒等“9+3”产业超常规发展。二是以产业为支撑带动脱贫奔康。把蓝莓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发展一批产业园区、复耕一批撂荒田地、吸纳一批务工农民、助力一批失劳群众,不断完善带贫益农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股金收入、劳务收入、分红收入。万源市赵塘镇蓝莓产业带动项目区834户3085人,年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通川区八口村供销社组织137户农民,签订蓝莓产业二次分红协议,预计亩均增收1300元;达川区对小农户标准化种植蓝莓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服务,并保价收购,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以奔康为基础带动乡村振兴。大力支持全市蓝莓园区开展“五园同创”,即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产业扶贫引领示范园、农旅融合示范园,在园区建设中培育一批联农富农的产业项目,打造一片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营造一种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集聚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才队伍,造就一代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蓝莓产业对乡村振兴的贡献率,培树具有供销特色的乡村振兴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