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绵阳市供销社积极探索建立标准化、数字化、公益化、便民化“四化”基层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发挥供销优势,激发服务“三农”新活力。
标准化基层社。探索“四级运转”“合股经营”“多方合建”新模式,依托市社农资平台、县社配送中心、镇级经销商入驻平台、村级经营主体使用平台,争取基层党委政府支持,采取企业股份制,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镇乡经销商加入平台,提供农村产权交易、农产品营销等服务.现有53家村集体经济组织、100余户经销商已加入。
数字化基层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分析,收集整合农资采购数量,依托基层社电商平台,与各地供销平台对接,开启预售或集中采购,降低农民生产成本5-10%;引入直播电商平台运营负责人对电商企业、网红达人等进行流量扶持,定期开展直播带货节,组织企业分批分期参加。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3.8亿元。
公益化基层社。从组建规模机耕服务队伍、搭建免费专业咨培平台等入手,统筹61台无人机、522台套农业耕种收机械、15套日烘干机以低于市场价5%-10%价格租赁;与省市农科院、西科大等合作建立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场镇设点,定期免费开展农技推广、农机操作等培训;同时将农资采购、统防统治、机播机收等公益化社会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减轻农户负担。截至目前,已培训322人,提供农业技术咨询4000余人次,实现系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88.6万亩次,整合专项资金700余万元,用于基层供销社建设。
便民化基层社。开展“帮社记账”为内容的会计代理服务;依托银税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对接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授信,帮助解决业主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加快乡村便民点建设,利用现有供销网点,结合“交邮快一体化”发展成果,整合零售、特产、便民服务、物流终端等多项功能,与镇村超市结合,深入农户,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成基层社示范社63个,提升薄弱或者相对薄弱乡镇供销社20个,新(改)建村级基层社44个,培育建成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38个,新建改造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6个,放贷1483余万元,帮助企业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