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乡的这种梨,风味甘甜,很好吃”“我们望城的小钵子甜酒传承百年了”“我们来教你一个做宁乡腊肉的秘诀”……在湖南省长沙市供销合作社举办的“星城农小宝供销市集”首场活动上,来自长沙各区(县、市)的一批土货,不仅品质新鲜,推介词也很新颖,“圈粉”不少。
今年以来,为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精准对接城乡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湖南省长沙市供销合作社与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一起开展“城乡对接·村社互进”活动,引导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结对共建,拓宽城乡对接通道,拓展“土特产进城、城里人进村”途径,着力构建村(社区)互联互通、互促互进、互帮互助的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我们村森林覆盖率极高,植被丰富、蜜源充足,一年四季都有花,是中华蜜蜂中意的蜜源地。”浏阳市大围山镇同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全胜在星城农小宝供销市集上,为同幸村和同幸蜂蜜做起了推介。
在“土特产进城、城里人进村”活动中,长沙市社既面向城市又面向乡村。在城市需求侧,对接老人回味乡愁、青年寻乡村野趣、家庭休闲娱乐、孩子研学体验的巨大消费潜力;在乡村供给侧,挖掘和推广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摘、好带等“六好”资源。
“预计到2025年,引导100个特色村和100个城市社区结对共建,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增收,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多‘回得去的乡愁’。”长沙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潘虹说。
城市社区结对共建中,长沙市社鼓励结对村(社区)借助供销合作社、国资企业等成熟平台,探索“村+供销合作社(中间平台)+社区”合作模式。鼓励社区提供固定场地,成立社区供销站点,定期展示展销乡村土特产,建立结对村农副产品微信群,形成稳定的需求供销联络渠道,帮助脱贫户、监测户等农户销售产品;鼓励社区利用会议、活动等机会,广泛宣传结对村产品,号召社区单位、居民采购乡村土特产,订购或认养乡村年货产品,促进脱贫户、监测户等更多农村居民增收;鼓励社区组织辖区内的党员、学生、老年人到乡村开展主题教育、农耕体验、老人康养等社会活动,增加体验感和场景感。
“在搞好‘城乡对接·村社互进’活动的同时,我们还选取‘供销管家’来推动对接,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潘虹介绍,“供销管家”就是供销职业经理人,是长沙市社系统为了推动村供销合作社持续运营、健康发展而推出的人才建设方案。“供销管家”一般从本村返乡创业的优秀人才中挑选产生,由村“两委”集体推荐,报县社党组审核把关。
“供销管家”主要职责有“四管”,即管产业、管销售、管服务、管增收。如北山镇福高村党总支书记师恋担任村“供销管家”,引入湖南渔米湘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澳洲小蓝龙本地育苗技术,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年育1000万尾的淡水龙虾养殖育苗基地;春华镇春华山村、金井镇王梓园村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村“供销管家”,利用县供销合作社农资销售渠道优势,向村内种植大户销售农资100余吨,并引入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护等服务,获得当地农户好评。
“我们把‘城乡对接·村社互进’活动与‘供销管家’紧密联系起来,由村‘供销管家’组织农户签订‘庭院经济’种植合同,农副产品实行定点收购、统一质检、统一包装,然后到供销市集上进行销售。”潘虹表示,目前,全市系统已建立6个城市社区农产品直营店、300余个社区团购群。今年3月份以来,共向8个村111户农户收购农家菜5.85万斤,每户月均增收1300元以上。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