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动态

变科技为生产力,需要供销方案

  • 时间:2023-12-26

  • 浏览:496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12月初,浙江杭州梦园供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内弥漫着草莓的香甜,绿色的草莓秧沿着田垄整齐排列。绿叶的掩映中,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探”出了头,错落有致、鲜嫩诱人。“这几天我们摘下来多少,就卖出去多少,市场反馈非常好。”打包车间里,包装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一箱箱草莓将通过货运车发送到消费者手上。


图片


品种的独特性是热销市场的秘笈,也是周边莓农热切追随的缘由。新品种的成功试种,源于科技助力、源于种业研发,也展现了杭州市供销合作社近年来发力现代农业的成果。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耕地资源少、分布散的现状,决定了浙江的农业产业必须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生产力发展方式转为发展轻资源型、高技术投入型的创新型现代农业。尤其是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土地资源尤为珍贵,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成为杭州市发展农业产业的必由之路。


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助推力量之一,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创新为导向,着力强化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催生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生产力,探索出了供销合作社助力现代农业产业的实践之路。


技术赋能引领质量变革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坚持农业科技,需要在种业振兴等领域持续发力,需要进一步推进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杭州市社系统的种业发展实践正在为区域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


健康的种苗决定农户一年的收入,但种苗繁育投资大、风险大,普通农户不敢轻易尝试。


“杭州农科院培育的‘粉玉’是供销种业草莓母苗繁育的特色品种。” 杭州梦园供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宇杭介绍。据了解,我国栽培的草莓品种90%以上引自国外,国内自有品种的市场份额不到10%,种苗与母苗培育技术受到极大限制。


图片


“我们在生产的前端,把育种的技术、资金问题克服掉,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种苗,让农户承担更少的风险,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是我们企业的初衷。”周宇杭坦言。


为解决杭州市草莓产业发展对健康母苗和生产苗的迫切需求,杭州市社开展草莓母苗繁育项目,由杭州供销集团下属杭州联合供销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宇航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杭州梦园供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草莓种植、草莓苗培育、草莓及草莓苗销售、新品种草莓苗研发等工作。作为一家种业科技育苗公司,目前,梦园供销占地面积137.73亩,其中30亩为科技型种苗基地,有效带动了当地草莓产业健康发展。


“梦园供销基地不光繁育种苗,还是一块试验田,为农户提供了未来草莓种植的可行性方案。”周宇杭说。智能温室系统、联动钢架大棚、高架草莓棚、“水肥一体”系统以及高效节水灌溉等设施,实现了草莓种植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管理员只需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监测草莓的生长情况,现代化草莓种植在这里初见雏形。


数字加持带来效率提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的发展阶段后,当下农业正朝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的智慧农业阶段过渡。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农业数字化赋能与转型也成为越来越多现代农业先行者的选择,来自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鱼菜共生”正在为一方产业创造着具备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走进临平区东湖智慧生态园,2米多高的扶梯上,直径8米的水桶内水流不断,一旦投食,便会引来无数鲈鱼上浮争食。排列整齐的水桶另一侧,是无土栽培的蔬菜,养殖水过滤发酵灌溉瓜果蔬菜,之后又回流到鱼池。


图片


今年4月,临平区供销合作社、阿里巴巴、牧鱼农业等四方共建的智慧田园项目首期——东湖智慧生态园正式落地。临平区社联手阿里开发的数字养鱼、自动循环技术,让养殖密度提高不少,一年可产三季,产量大幅提升。据临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介绍,传统鱼塘亩产一般在900公斤,园区每只养殖桶三季产能7500多公斤,一只桶胜过8亩鱼塘!


传统的种菜、养鱼是一项既需要体力又需要技术的劳动,农民种植和养殖大多凭经验、靠估计。如今,在东湖智慧生态园里,养鱼和种菜全由“智慧大脑”统一包办,实现了鱼菜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在降低从业技术门槛的同时,保障了全产业链的可溯源。通过数字化集成和阿里的数字云培技术,大棚的温度、湿度,养殖桶里的水质状况,生态鱼的健康情况,在“智慧大脑”平台上都一目了然。


图片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意义在于其示范性、应用性和展示性。基地通过数字赋能,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还形成了有推广价值的养殖模式,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临平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高卫中说。


品牌塑造催生动力变革


近年来,围绕打造农业品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在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培育和发展区域公共品牌成为供销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全市系统以品牌引领,引导优质资源聚集,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自主流动和高效配置。


“天目有山宝,山货么佬佬,一咬就爆汁的葡萄柚,您想吃吗?”新一期的“老郭说山宝”正在祝君家农场录制,临安区供销合作社郭军波在卖力介绍新上市的葡萄柚。


图片


天目有三宝——笋干、茶叶、山核桃。2021年,“天目山宝”区域公用品牌IP诞生,为当地山核桃、笋干、茶叶、高山蔬菜、天目小香薯等特色农产品提供价值背书,由临安区供销合作社负责“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化运营,助力农副产品立足杭州,走向全国。


天目山绵延伫立,是临安最著名的IP之一,怎样让IP破壁出圈,让特色产业落地生根,转化为农户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临安区供销合作社主任郭军波说:“我们通过广告投入、自媒体账号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多年来扎根流通领域的优势,再加上创新团队,努力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通道,让我们天目山宝走得更远。”


图片


曾经的山货,如今已成为抢手的“宝”。两年多时间,“天目山宝”品牌从10家授权企业拓展到54家,涉及到13个品类30多个小类产品,年销售额也从几百万元到实现破亿元,间接带动销售额超过4亿元。


临安区社深入实施“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战略,擦亮农业品牌,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同时,全区系统以订单农业为导向,发展“公司+农业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电商平台、大型商超、酒店等与60余家本地授权企业、农合联会员基地建立产销协作关系,逐步构建农产品销售经营网络,提升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乡村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主抓手,杭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种业、科技和品牌打造产业优势,让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蹚出多条特色“共富路”。


责任编辑: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