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以绿色为关键词,以农业生产“最初一公里”为服务半径,江苏省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率先开展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期间,经江苏省政府同意,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与江苏省农委联合下发《关于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的意见》,“一张方子、一个漏斗、一条线经营”在全省开启复制推广。
13年后,农药集采统配已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张家港市社锚定数字化转型,将“从0到1”的集采统配扩展为“从1到N”的延展服务,积极搭建纵向更深、横向更广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赋能县域流通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作为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国家智慧农业改革试点县,张家港市正致力于实现“数据资源一张图”“生产经营一张网”“管理服务一朵云”。张家港市社抓住机遇,以主责主业为切口,探索数字化升级,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张家港智慧农业“供销经验”。带着对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县域流通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思考,中合观察调研团走进县域经济百强县之一——张家港。
立足农资
探索社会化服务全程数字平台
300亩水稻收割完成,全部种上了冬小麦,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户戴建芳终于得空把前段时间用过的农药瓶打包,骑着电动小三轮送到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所属张家港市惠农物资有限公司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直营店进行兑换。清点、电子入库、二维码溯源、结算……短短几分钟,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现数据“云端”汇聚。
“云端”汇聚不止于此。2014年张家港市惠农物资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线上农药配送管理平台,可对各类农户的信息、农药购买情况、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等都实时录入和查验。这是13年来张家港市社全面推进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数字化呈现。
“江苏省正在加快推进化肥、农药‘两制’(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工作。肥药‘两制’工作的开展,同样离不开构建化肥农药‘购—销—用—管’全流程监管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而我们正在进行新的尝试。”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陶雷介绍,在已有农药集采统配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和网络搭建的基础上,张家港市社及张家港市惠农物资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供销村村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
“肥药‘两制’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拥有准确的种植信息。而‘供销村村通’平台以农资配供为基础应用进行平台化发展改造,以现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进行扩容升级,终端下延到张家港市144个涉农村,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和村服务中心作为连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端和需求端的桥梁纽带和中间人,实现服务区域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类别和服务流程全覆盖,形成全产业链绿色生态服务模式,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便捷高效的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张家港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范围网得广、内容网得全、效果兜得住。”张家港市惠农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军介绍。
“供销村村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涵盖电脑端、移动端以及数字化大屏三大架构,同时拥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营平台、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监管分析系统。而针对不同应用角色和功能定位,在小程序端则分别设置了服务主体、农资配供点、农户端、村服务中心、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机手、供销监管等六个端口,致力于实现“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不用东奔西走,这里样样都有”的应用体验。
目前,“供销村村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已完成农药配送实名制购买、限额制使用的开发建设,正在32家供销农资配送网点进行设备安装。
流通升级
将数字细节植入服务DNA
在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所属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当日市场进出车辆、货物、产品价格、农残检测结果等数据;市场经营户正在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免费提供的直播间里推销产品……
在数字细节的不断植入中,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体系实现再升级。
“近年来,我们陆续开发了网上诚信服务评价平台、电子监控网络、商户电子档案系统、淡水鱼电子结算系统等。为进一步提升市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去年我们开发了大数据平台,掌握整个市场的经营数据,包括经营户的数量、交易额交易量分析、商品价格走势、农残检测等一系列大数据,有效提高了经营管理效能,也提升了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益。”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志忠介绍。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例,市场大数据平台实现与市场检测中心实时进行大数据交互,点击大数据平台上农残检测模块,清晰可见各检测批次的信息和处理反馈。一段就地销毁农残超标蒜苗的视频,可见市场保障“菜篮子”安全的决心,坚决杜绝不安全农副产品进入流通渠道。
而青草巷市场直播间的设立,也是张家港市社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农产品流通的创新尝试。今年8月,市场配备直播一体机和直播间,为经营户免费提供直播服务平台。下一步,市场将进行主播孵化和视频制作的培训,探索直播带货,通过不断升级经营服务模式,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质量放心、安全诚信、服务市民”的县域农副产品集散地。2022年,市场实现农副产品成交额 75.8亿元、成交量 61.8 万吨。
实体与网络一体推进,线上与线下紧密融合,正是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动县域流通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之一。
张家港市供销合作社所属新供鲜生鲜配送公司集生鲜配送、农产品集采于一体,大力开展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前端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和后端的机关团体配送、电商平台等资源,通过对大量沉淀在业务系统中的运营数据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指导并服务于日常运营,构建全程标准化、可溯源的县域放心农产品配送网络。“目前,新供鲜生鲜配送公司为当地18所学校和近20家机关团体提供食材配送。今年下半年,我们与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开展‘大家团购’社区团购业务,目前正在横泾、马桥、汤联、联谊四家农商行服务点位试点。”张家港市新供鲜生鲜配送公司综合部主管钱沁岚介绍。
镇社联合
探索基层服务纵深延展
“数字化转型是我们提升县域流通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流通为切口升级全链条服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进一步。”陶雷说。
“今年2月至3月,完成22950亩次的社会化植保,5月培育水稻秧苗5000余亩,6月完成5860亩小麦收割、2100吨小麦烘干……”张家港市乐余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记录本上如是细致地记录着。
“现在是秋冬种的关键时期,我们以乐源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联社为抓手,托管的8000亩水稻已完成收割烘干,部分已经被加工成自有品牌‘粒粒欢’大米销售到市场。”乐余供销合作社主任张云超介绍,立足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乐余供销合作社积极拓展农产品上行渠道,组织乐余镇的特色农产品参加“吴地浓香”迎新年货节、张家港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张家港市社“小背篓”超市展示展销等。
在激活流通动能、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进程中,镇社联合、协同发展有力推动了服务下沉,夯实了基层组织体系的同时也带动了基层发展。
张家港乐源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联社由张家港市社与乐余镇于2016年联合成立。2018年,乐余供销合作社与乐源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联社合为一体。截至目前,乐源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联社下有“农机、植保、种苗、劳务”四类专业合作社32个,可调配使用各类农机具90台套,基本形成了“1+N”社农服务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农民年增收约8%。
而在张家港市常阴沙镇,供销合作社积极转变“无资产、无阵地、无人员”的现状,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成资源合作,在常阴沙公交首末站、常阴沙会客厅中打造建设了常阴沙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成为张家港地区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的新窗口。
从农资集采统配让利于农并推动绿色发展,到“供销村村通”的数字化探索、高效安全的生鲜直供配送,再到“耕种管收销”的N种服务,张家港市社立足县域流通,强化为农属性,延伸服务链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