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

自贡市大安区供销社社有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 时间:2023-12-31

  • 浏览:794

  • 来源:大安区供销社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大安区供销社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市供销社的关心支持下,砥砺奋进、负重前行,以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为核心,加速构建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一、大安区供销社社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自2011年供销社全面改制以来,供销社社有企业经营全面停滞。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出台后艰难重启社有企业实体化运营,先后组建了供销全资和控股的自贡市大安区供合联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伍佰万元)、自贡市大安区供合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贰佰万元),开展了社有资产管理运营、农资(种子、化肥、饲料)、农产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酒店等业务。以新成立的90个镇村基层为载体,以两家社有企业的主营业务为依托,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初步构建起了大安区供销社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二、社有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社有企业资本规模小。注册并运营的两个公司均无实缴资本,运营资金和资产均来自社有老旧资产的年不超过20万元的租金和少量的省级综改资金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加之实体经营刚刚重启,经营业务量小和社有资产土地、房屋资产性质的原因叠加造成融资艰难。近年来,企业经营运转资金主要来自自贡市供销社共合资产管理公司的短期借款。

(二)社有企业业务范围小,盈利能力弱。改制后,原有日用消费品经营、园林花卉、烟花爆竹、农资、再生资源等传统优势业务停滞,新组建的公司成立不久,加之基层供销网络服务体系缺失,社有企业经营服务总额由20世纪90年代的5800余万元锐减至不到100万元,经营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非常弱。

(三)社有企业缺乏人才支撑。改制后,原有的经营管理人才全部流失,供销社参公管理后其从业人员均无企业运营的相关经历和经验,加之社有企业经营规模小,没有引进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目前两个社有企业只有职业经理人一名、资产管理、会计、出纳人员2名,缺少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人才。

(四)供销社各层级间的合作少。供销社特殊的体制、机制造成供销社系统的社有企业同大多数的央企、国企不一样的是分组分层管理,不像其他国企采用的是集中统一管理,下级企业的投资来自上级企业,业务受上级统一指导。供销社中、省、市、县各层级企业之间合纵连横很少,中省级社有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力、网络构架力和企业的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均未能很好地带动和惠及县级基层社。

三、对策及建议

1.强力推动做实供销发展基金。供销发展基金是在县级基层社普遍经营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发展社有企业,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其用途不但可以充实社有企业的经营资本,更能起到杠杆作用撬动基层社的融资能力,破解发展资金难题,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强力推动做实供销发展基金

2.加大供销各层级社有企业和不同区域间供销社社有企业的联合合作。建议通过中省社有企业入股县级基层社,中省企业的资金、项目更多布局基层,充分发挥中省基层的资本、产品、品牌、渠道、管理优势和县级基层社的网络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同享、服务更优、成本更低的多赢局面。

3.加大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供销基层社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关系“三农稳定”和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亟需国家层面加大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多解决市场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为农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赋予供销社更多的职能职责,赋予社有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供销社真正发挥联系农民群众桥梁纽带作用和乡村振兴生力军作用。

4.强化供销人才支撑。坚定不移地实行人才兴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除了要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之外,要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机关下派等工作力度,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和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要强化培训,将社有企业领导参加上级社举办的培训作为必选动作,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班子把握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对策的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员工适应企业发展、胜任岗位要求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