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动态

走进这家企业感受柑橘产业之变

  • 时间:2024-01-25

  • 浏览:455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随着冬的步伐,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掀起一场“柑橘风”,那么一颗小橘子是怎么从枝头千里迢迢来到我们的“果盘子”,又经历了哪些新变化?

让我们走进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重庆三峡柑橘集团有限公司,一起从小橘子中感受产业升级背后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选择。

图片

直采直播直发成为新选择

走进三峡柑橘忠县鲜果集散处理基地,一个个“橙”甸甸的柑橘在自动化加工线上经过洗果、杀菌、保鲜、三维分级、自动装箱后,将以新鲜的状态抵达消费者手中。

图片

“与往年比,今年柑橘类市场表现有所不同的是销售端由传统经销商收购向新零售转变;鲜果市场饱和,柑橘类加工品成为消费新风向。”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社属企业重庆三峡柑橘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三峡柑橘”远近闻名,依托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区域的地理环境,柑橘已逐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由于种植环境优越、种植农户多、产量大、市场信息差等因素并存,“三峡柑橘”也存在滞销风险。在“三峡库区”的果园内,能看到不少农户架起手机现场直播销售。“2023年是丰年,为了避免赶上鲜果上市高峰,部分果子只能暂时错峰采摘;为了不让果子烂在树上,我们就尝试直播销售。”不少果农表示,与传统的经销商收购相比,直播零售利润大,还能化解因产量过大带来的部分库存压力,直采直发成为新选择。

“往年批发商、种植大户来得多,今年这种零售商直采直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也暴露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短板,鲜果市场亟须现代化设备、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三峡柑橘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

去年年底,三峡柑橘忠县鲜果集散处理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是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推动重庆三峡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三峡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助推橘农增收致富的重点为农服务项目,也是“三峡柑橘”采后服务体系首个集散处理中心项目。基地建成投产的一期项目占地108亩,配备柑橘柔性分选线1条、橙类分选线1条、全自动包装线2条,柑橘日处理能力可达250吨,年商品化处理能力约3万吨,是目前“三峡库区”功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柑橘商品化处理加工基地。

随着消费者对水果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超市、批发市场等对水果等级分类严格,市场需求正倒逼水果采后的现代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图片

“柔性分选线主要针对爱媛、耙耙柑等皮薄的橘类产品,橙类分选线则针对的是纽荷尔等橙类产品,总计日处理能力250吨、年商品化处理能力约3万吨,达到了设计产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基地所有生产线皆采用行业领先的智能化设备,除了中控及原料上下货环节,其余都已实现全程自动化,包括对果子的甜酸度等内在品质分级也可做到自动识别,便于细分产品,根据柑橘的大小、甜度投放市场。

NFC果汁成消费新风向

图片

与鲜果市场不断饱和相比,果汁等加工品则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低糖低卡、纯天然、高浓度等健康风潮的引领之下,100%非浓缩还原果汁(NFC)凭借新鲜、无添加等优势成为市场新宠。与庞大的市场需求成正比,中国国内市场对浓缩果汁原料进口需求仍巨大。

“目前,我们有两条NFC果汁加工线,年产量10万吨,加工线全部运用冷处理技术,对鲜果进行冷榨、冷藏。通过APP、小程序、新零售等销售方式,采用一件代发、快递到家的模式,在最短时间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保证产品新鲜营养不流失。”三峡柑橘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NFC鲜果汁不加添加剂,实际上对设备要求很高,加工技术、储存、运输、资金等都是制约国内自产果汁发展的因素。”

图片

据了解,每生产1吨浓缩果汁需要消耗13吨鲜果。三峡柑橘集团目前有1.5万吨的冻库,在充分利用冻库资源和NFC果汁加工技术的前提下,可提高产品附加值,能有效缓解柑橘滞销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未来,紧跟市场消费新趋势,将市场上饱和的鲜果合理转化为果汁等加工品,是柑橘产业探索的方向。

责任编辑: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