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正午时分,凤河水面波光粼粼,冬日暖阳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在身上。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潞城营四村文化广场,邻里街坊闲聊。谈到村子2023年的变化,大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自从文体广场改造修缮后,每天都有人在这里跳广场舞、健身,别提多热闹了!”
“摄像头实现了全村覆盖,安全感强了,再也不用担心电瓶丢了。”
“这快递柜装得好,我的快递再也没有(在家门口)'被风吹跑'了。”
“咱们村图书馆的书多了不少,我两个星期就借一本,家乡在发展,咱也不能掉队。”
“我现在种啥都不怕,有难处就找王书记。”
村民们嘴上说的是“新景象”,心里念的是“好日子”。
村子变化映照着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效。
2022年,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派驻大兴区长子营镇潞城营四村“第一书记”王宣伟,开展驻村帮扶“消薄”工作。自此,北京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持续巩固“消薄”成果,把曾经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潞城营四村,“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解难题:卖菜
潞城营四村有耕地650亩、117户300人,人均2余亩地,只有30%的老人常住村中,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业。而且,耕地面积中,大田面积只占了一半。
在人均土地少且分散、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李家种1亩玉米、三分娃娃菜,张家种半亩大葱、几分洋葱,不仅成为村里留守老人的种地“情怀”,更是为了“吃着方便”。然而,随机的种植和销售,农产品往往卖不上价,滞销更是常事。
王宣伟驻村后的“要事”之一就是解决村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刘文会的1亩大葱和洋葱、申德贵的3亩多洋葱、申学义的2亩大葱、李亚萍的40多根玉米、申德军的0.4亩冬瓜……王宣伟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帮助村民销售的农产品数量。
“我现在的菜都让王书记帮忙卖,价格高,还特省心。”说起村里的变化,64岁的刘文会满眼笑意。他种了1亩多大葱和洋葱,平时都是骑着三轮车在集市上卖,耗时耗力自不必说,价格也没有保障。每年几千斤的销售压力曾让他寝食难安。“这两年,王书记共帮我销售农产品3500斤,实现增收1.8万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两年来,通过企业订单、社区团购、与超市对接等方式,王宣伟共帮助村民销售洋葱、大葱、玉米、冬瓜、茴香等农产品1.72万斤,帮助村集体销售玉米8万斤、小麦2000斤。不仅如此,王宣伟还帮助采育镇宁家湾村销售生菜10.6吨、玉米45吨。
在“一村一策”精准帮扶政策的指导下,潞城营四村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据统计,2022年至2023年,潞城营四村集体增收16.6万元。
强阵地:塑形
走进潞城营四村党群服务中心,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两委”办公室、党群会议室、便民服务活动室、益民书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功能场室配套齐全,整齐明亮。
“红色堡垒”作用发挥得好不好,阵地建设至关重要。
潞城营四村原先的党员活动室空间局促、设施老旧,每逢党员活动时几十人挤在狭小的空间内。受限于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等因素,相关改造工程迟迟未动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影响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形象。
“乡村振兴要为村级阵地塑形,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硬实力。”王宣伟介绍,驻村后,为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的主阵地建设、发挥主阵地的功能作用,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村党支部活动场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党员活动室面积提升到60平方米。
焕然一新的村级阵地实现了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学习有去处,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向前“延伸一公里”。
“党员干部们干事更有动力,往来活动的村民多了起来、人气旺了起来。”潞城营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玉强说。
补“短板”:提升
潞城营四村的11条街道常年失修、坑洼不平;村南路旁的道路一到夜晚漆黑一片;村民的快递没处放,经常在家门口被风吹雨淋,甚至丢失;村中电动车的电瓶被盗时有发生;村民休闲无去处、健身设施不完善……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补“短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王宣伟与村“两委”携手,以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补齐潞城营四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改造升级村内11条街道路面,新增路灯52盏,安装村内主干道40个中国结,54个摄像头全村覆盖,仅用15天时间安装好了快递柜,更换维修机井设备及4000米管线,铺设改造群众房屋散水1200平方米、排水管道850米,安装健身器材设施7组,改造修缮休闲文化广场……村民生活环境及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面子”逐渐扮靓了,“里子”也逐步做实,文明之风吹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改造提升后的益民书屋,包括生活类、综合类图书2000册。夜幕降临时,这里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村民闲暇充电的学习园地。为有效落实和便捷公开村级事务,王宣伟创办了潞城营四村微信订阅号,通过宣传报道及视频发布的方式,推动“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等民主管理监督制度落实。
把一桩桩“小”事办成暖心“实”事,把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化解基层的困难事、烦心事,驻村以来,王宣伟不断推动基层工作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希望儿女好好上班,我把园子弄好”“希望村子越变越好!”“祝大家都越来越富裕,生活幸福。”“期望村子发展,村民吉祥!”……爽朗的笑声飘荡在空中,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平凡却真切的2024年心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庄和美更宜居,村民富足又安乐”,描绘着村民们共同的心声。
责任编辑: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