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动态

“邻”“礼”之间的供销合作社

  • 时间:2024-04-02

  • 浏览:441

  • 来源:中国供销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城乡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一根“扁担”将两者连接起来。浙江省衢州市供销合作社推出的“邻礼供销”便是推动城乡双向奔赴的一种创新探索。


一大早,“邻礼供销”荷花网点内已挤满了前来采购的居民。文菁一边忙着介绍农产品,一边开心地和居民们聊着家常。当了十多年社区网格员的她,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邻礼供销”网点的供销员。“我特别喜欢我们那句标语——一头连农村,一头连社区。我们这一个个小小的空间,凝结了农人的汗水,也汇聚了社区的温情,希望‘邻礼供销’是一张幸福的网,用温情编织出城乡情谊。”文菁说。

目前“邻礼供销”已在柯城区、衢江区的5个街道8个社区开设了13个网点,共招募近30名“新时代供销员”,文菁是其中一位。

何为“邻礼供销”?衢州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周群丽解释:这是一个定位于“助农+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联结城乡发展的现代流通方式,“以邻为伴,礼结城乡”,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

一根“老扁担”:连接乡村土特产和城市新需求

图片

“邻礼供销”方式主要通过“供富大篷车”以“供销跑村”形式走进乡村,着力破解偏远山区群众“买难、卖难、致富难”问题,彰显新时代供销合作社“扁担”精神。

王畈村地理位置偏远,农产品难找销路。“等蔬菜成熟了,‘供富大篷车’就会来村里收购,村集体又多了一笔收入。”在开化县桐村镇王畈村的蔬菜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谢有珍看着一垄垄长势良好的蔬菜开心极了。目前,衢州市活跃在城乡之间的“供富大篷车”共有39辆,覆盖80个乡镇858个行政村,源源不断地把乡村的土特产销往城市。

“邻礼供销”方式背后的运行逻辑显而易见:立足“一个社区一个助农惠民服务点”,着手打造了门店、小程序、社群、市集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便民服务矩阵。聚焦“衢州味道”“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以衢州周边农业基地为主,辐射浙江山区26县,实现“田间6小时直达餐桌”,帮助优质农产品出山,并推出一系列爆款产品,为中小农业基地带来稳定销售渠道。

一根“新扁担”:连接生活必需与邻里和谐

图片

理想中的“邻礼供销”就是要突出“邻”和“礼”,将满足生活必需的消费场景和创设和谐邻里的治理场景有机连接起来。从空间上看,利用社区闲置场地,打造居民随时采购绿色食材的身边供销合作社;从内容上看,将社区多种服务场景融入网点,成为给居民提供增值服务的温馨港湾。

而“新时代供销员”岗位的设立,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邻礼供销”从街道、社区推荐人选中筛选出认可供销合作社、熟悉农产品的社区居民作为专、兼职“新时代供销员”。同时,从社区的兼职网格员,如楼道长、志愿服务者中发展一批“供小二”,培育推销农产品、组织活动、社区治理的“小能手”。这一做法也带动了“4050”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专、兼职供销员,月均收入可达4000元。

社区是基层治理和服务居民的前哨阵地,起到承上启下、凝聚资源的枢纽作用。衢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打造“一店多能”运营模式,让更多服务项目嵌入其中。家电清洗、家政保洁、老年护理等项目,填补了社区服务的空白。“邻礼供销”将乡村农人、本地商户、小区居民、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凝聚起来,吸纳更多社区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一根“金扁担”:连接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图片

“让合作的几方各谋所需、合作共赢,形成一套创新机制,让‘邻礼供销’方式可持续,才能达到带动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衢州市供销合作社下属衢州兴合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巫伟认为,要让“政府有为”转化为“市场有效”,关键在于思路的拓宽。

近两年,兴合公司开始探索社区经济新方式,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其下属“邻礼供销”白云社区网点经过不到半年努力实现了盈亏平衡。“第三方介入的连锁运营,大大提高了‘邻礼供销’服务品牌的稳定性,同时显示出供销合作这块‘金字招牌’的旺盛生命力。”巫伟说。

此外,“邻礼供销”在运营中还将大数据手段运用其中,通过整合“三民工程”基础数据,开展社区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等多维度数据分析,为“邻礼供销”布点规划提供了指导,完善点位运营策略。

据悉,后期“邻礼供销”将与各街道的社属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共富联合体模式。“邻礼供销”运营公司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增值扩股,供销合作社占股不少于51%,深化与运营团队合作,试行超额利润与运营团队、街道社区等分享的激励机制,以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以城带乡走向共富。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