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动态

宜宾市珙县供销社:农特产品发展之路

  • 时间:2024-04-25

  • 浏览:89

  • 来源:宜宾市珙县供销社

  • 作者:肖登鑫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沁宜米、紫苏油、猪儿粑......这些只是特产中的一小步,却是珙县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大步。

珙县植被丰富,物产众多。近年来,涌现不少回乡创业发展的青年,他们为家乡带回了新的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

天堂村供销社负责人彭政毅然回乡创业。

“我在基层农技部门干了多年后因机构调整辞职,先后在成都、云南、重庆等地打过工,但我始终觉得把家乡产业发展起来才有出路。”

彭政主动与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出的“玉米·紫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成为地方标准并全市推广。

“现代农业不再像父辈那样单靠人、单靠天,我觉得主要还得靠品种、靠科学、靠技术。”

彭政成功注册16个商标,申报15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彭政控股的珙县露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评上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714048056468028277.png

从161个行政村供销社全覆盖,到帮助基层专合社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珙县抢抓机遇发挥物产优势,因地制宜整合可用资源,规模化种养殖让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随之而来,珙县农特产品品牌也在茁壮发展。蚕桑、茶叶、白酒、食用菌、娃娃鱼、豆腐干、苗族蜡染、麦秆画、蜂糖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3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省供销社特色品牌目录,11个农产品品牌入驻“宜宾汇”,14个农产品获“天府乡村”品牌授权。

 1714048074595049387.png

线上线下销售也迎来“两头热”的大好局面。“珙字号”产品组团发展,紧抓“村BA篮球赛”等体育热点,借助四川“蜀里安逸”、宜宾市消费券营造消费热潮,参加“天府乡村”“和美乡村”“品位宜宾”杭州购物节等活动20余场,珙县农特产品逐渐走出珙县,销往全国。

曾经因矿而兴,今日事农而裕。

今天的珙县,全县耕地面积68.27万亩,优质茶园15.18万亩、桑园22.93万亩,是国家级农业蚕桑标准化示范区。

今天的珙县,种植紫苏达22000亩,为全省最大的紫苏种植基地。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