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动态

以观促学 以学促干 推动供销社强基固本见成效

  • 时间:2024-06-29

  • 浏览:493

  • 来源:西南商报

  • 作者:记者 胡斌/ 文 实习记者 冯庄/图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6月27日,全省供销合作社强基固本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绵阳市现场参观考察,实地交流发展经验。

在游仙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与会人员听取了“双心驱动  两翼协同  三社合作  奋力创新‘强基固本’”的绵阳模式工作开展情况和游仙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1719589520646034811.png

1719589533294098952.png

“这台高速播种机的优势非常明显,尤其突出精准、高效这两大优势,一天的播种面积能达到五六十亩!”与会人员走进农机具区、废旧农机回收拆解作业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农资推广中心等,详细了解了农机销售维修审验、农技培训推广试验示范、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拆解等工作情况。

1719591182084074174.png

游仙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为市区两级供销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中心拥有农业机械200余台(套),联合农机手110余人,全区独家代理多个农业机械产品销售,拥有拖拉机驾驶培训、农机报废拆解、民用无人机运营等许可资质,当前正在投资建设占地60余亩的现代化育秧育苗工厂。以“供销社+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农带农新模式,采取市场化方式开展农资、农机、农技、农业社会化、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建成农业生产全程化、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服务的综合平台,土地托管、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面积近2万亩,实现亩均增产50-150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0-50元/亩。

1719591085576009286.png

巴中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羽点评:游仙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探索实施的“供销社+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农带农新模式是“三社融合”的升级版和创新版,特别是农资、农技、农机、农业社会服务以及农产品的销售全链条,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科技化、自动化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巴中市供销社将按照省供销部署,认真实施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充分壮大市级供销投资集团的实力,更多的带动基层社发展。

在安州区黄土镇供销合作社,与会人员一行详细了解了安州区供销社强基固本行动思路成效和“供销+”的工作开展情况。

1719589704341069153.png

1719589713890092281.png

黄土镇供销合作社由市、区供销社和黄土镇1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按照“供销社+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组建运营,按照“三社”合作模式,在安州区猕猴桃产业园的核心区建成运营集猕猴桃示范种植、农资供应、良品推广、技术培训、果品冷链和购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供销为农服务中心。目前,黄土镇供销合作社拥有800吨保鲜库,建立猕猴桃直销网点25家,年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1.5万亩次、技术培训3000人次以上,猕猴桃销售2000多万元,助农劳务创收1000多万元,节本增效近1000万元。近期,该社抓住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设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点,拓展农机等废旧机械设备回收服务业务。

1719591051288082092.png

内江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李贤英点评:黄土镇供销社是边建边干的典型示范,“零起步”“多点开花”“聚点成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既有农资销售,又有种植基地,还抓住了“两新”政策机遇,开展了废旧资源的利用回收,在助农增收,农产品等各方面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内江市供销社将学习借鉴黄土镇供销合作社经验,进一步强龙头、铺网络、搭平台,推动中再生与基层供销社“双向奔赴 合作共赢”。鼓励引导帮助中再生与商贸流通企业合作,建立以旧换新一体化全链条的服务,并积极与省商贸学校合作,共同探索供销新人才精准培养路径。

走进位于安州区黄土镇的索草岭公路驿站,只见摆放得井井有条的李子、西瓜、豇豆等各色新鲜果蔬无人看守,原来这是该驿站的一大亮点——自助售卖区。

1719589960057003444.png

“每一种瓜果蔬菜都标好了价格,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扫描一旁的二维码完成支付后即可带走。”驿站内除了传统的便民超市、农特产品销售、咖啡吧等设施外,户外露营、研学体验、农家餐饮等服务功能一应俱全。

1719589744979083222.png

1719590059542078060.png

该驿站是安州区紧紧抓住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机遇,主动融入安州区委、区政府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工作大局,依托安州区供销社,整合交通、旅游、残联、政协等优势资源,采取“供销社+家庭农场”的模式,突出“供销+旅游+交通+公益”的合作特性,在安州区旅游干线和优美风景点上全力打造的旅游服务驿站。驿站重点突出“公益”性质,打造供销联农带农线上线下销售区,线下划定免费农产品自助售卖区,线上开通联农带农小程序,通过视频直播、消费者认养等模式助农增收。自今年2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帮助当地老百姓销售农产品6.8万元。

1719590731806057156.png

德阳市供销社党组书记江小军点评:绵阳市供销社、安州区供销社围绕安州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区战略及时布局旅游产业,做好了“抢抓机遇,切实发展”“资源集成 多方共赢”“聚焦目标 靶向发力”三篇大文章。整合交通、旅游、残联、政协多方资源共同打造,同时又突出公益性质,让脱贫群众、残疾群众在这里销售农产品,既盘活了资产,又实现了助农增收,还壮大了社有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在旅游发展当中植入为农服务,在为农服务当中又助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德阳市供销社将学习绵阳市供销社主动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抓住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推动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发展,让德阳市供销社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申请受理、组织交易、抵押融资、资金结算等功能区映入眼帘,交易范围、交易平台、交易程序、交易模式等内容一目了然。

1719589827510066793.png

“2017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授权绵阳市供销社牵头构建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市、县财政对交易中心建设及日常运营进行补助。按照‘市服务、县交易、镇审核、村收集’的功能定位,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市按照‘统一交易规则、服务标准、监督管理、交易合同、收费标准、交易平台’的六统一模式运营。”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截至2024年5月底,绵阳市各级交易中心共办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2436宗,交易鉴证金额37.4亿元。

2017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授权市供销社牵头构建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按照“市服务、县交易、镇审核、村收集”的功能定位,市县供销社出资组建运营主体,建立市级交易中心1个、县级交易中心9个,镇乡设立服务站,村社设立信息收集点,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市按照“统一交易规则、服务标准、监督管理、交易合同、收费标准、交易平台”的六统一模式运营。

1719589851998038068.png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除了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保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以外,我们还将农资集采直供‘嫁接’其中。该中心提供的农资、农机、农具等,都是直接链接源头厂家,农户在这里购买,成本会比市场价低20%左右,真正做到让利于农,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凉山州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唐玲点评:绵阳供销系统精准把握和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体制改革的精神,迅速落地执行,抓得早、见效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上下左右条块结合的一个体系组成,体现了系统集成,运行机制,精准高效、有效统一,“六统一”模式非常科学,该中心的建立发展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把握和作用彰显。

凉山州供销社将在对照学习后,精准分析研判,打通堵点难点。加强系统集成、整合协调各部门的力量,在省供销社联系指导越西县的有利的契机和有力的指导帮扶力量下,争取把凉山州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再把它做好做强,体现供销系统为农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凉山州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做出供销系统应有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