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四川省“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工作,实现便民服务综合体与基层供销社功能的“双叠加”。2024年,江安县供销社抢抓“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工作契机,积极拓展便民服务和供销服务渠道,切实打通为农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基本情况
根据川政公函〔2024〕88号文件要求,县供销社在四面山镇天泉村扎实开展“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工作。通过渠道共建、服务互通、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供销业务和政务服务双向进入、功能叠加。探索梳理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经营、农特产品市场等服务清单,探索搭建基层供销网点便民服务平台、“政务+供销”双向帮办代办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政务服务、农业服务、惠企惠民政策宣传,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供销”深度融合发展,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互通。联合县非公经济审批局共同推动“政务服务+供销”试点工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在四面山镇天泉村,融合便民服务、政务服务、供销服务于一体,整合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和农业经营主体资源,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使用指导、农业技术培训、小额取现、金融咨询等服务,建设“开放、包容、共享”的“政务服务+供销”综合体,将服务群众的“桥头堡”下沉至企业群众的身边,逐步实现便民服务“就近办、马上办、家门口办”。
(二)聚焦需求,健全服务功能。聚焦群众需求导向,梳理涵盖证明服务、困难救助、就业创业等“政务服务+供销”便民服务事项清单65项,其中供销社入社办理、基层社经营网点咨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等传统供销社业务28项,将水电费代缴、城乡居民社保费缴纳等高频事项纳入供销便民网点;将农资配送、快递寄送、农副产品销售等事项纳入“供销”业务窗口;统筹镇村供销社员、村干部等力量,建立“政务服务+供销”代办帮办制度,带领和帮助群众咨询业务、填写信息等事项,努力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多头跑、多处跑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政务服务+供销”各种事项300余件。
(三)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综合利用“政务服务+供销”试点窗口,设置农产品特色供销展示区,整合农村农产品优势,搭建“政务助农供销电商直播平台”,提供特色农产品推介和惠企惠农政策宣传解答服务,先后为四面山柑橘、小龙虾、纯梁白酒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8场,销售金额3.2万元;开展政策宣讲活动6场,解答群众咨询260余人次,通过村级电商宣传等形式,提高周边群众收益、提升“政务服务+供销”知名度,切实以行动赋能乡村振兴,以服务践行温暖帮扶。
三、下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务保障。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化”共建,不断增强改革的现实质感和民生温度,明确“政务服务+供销”合作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合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强调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乡村振兴实效。
(二)强化供销保障。一方面针对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和市场流通环节,保障农资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确保企业群众能够及时获取优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搭建电商平台、组织农产品展销活动等方式,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农产品顺畅流通和价值增值。
(三)强化兜底保障。一方面,从生产端兜底,确保企业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及时获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从销售端兜底,通过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保障,解决企业群众后顾之忧,让其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实现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张小月